西周吸取商朝衰亡教训而制定宗法制和分封制,随生产力发展而过时
“宗法制度”,确定的是天子之位和诸侯之位以致士卿大夫之位如何传承——即“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以及“大宗小宗”的制度。“礼乐制度”,即是对“尊卑长幼”所立的严格等级规定,又是一种文化同化的极好教育方式。可以说,看起来,西周的制度似乎已经设计得“天衣无缝”。就此,可以去看王国维的《殷周制...
《诗经》中的涉法内容考述(下)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译文: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反映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结合的关系。7.法制不彰是朝...
赵庆淼:从“诸侯大亚”看西周央地关系
关键词:大一统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政治央地关系殷周时期的各项政治制度中,最能代表中央与地方关系者,当首推内外服制。内服与外服,主要以地域作为划分依据,设立殊异的职官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内置王官与外建诸侯的二元格局。无论政治上的设官分职之异,抑或地理空间上的内外之别,无不体现出地缘因素对早期国家治...
程浩:大一统视野下的西周分封制
二是与分封制密切关联的宗法制,以血缘或拟血缘关系为纽带紧密联结天子与诸侯。《四告》载皇辟天子基于“图厥万亿之无后嗣孙”分封,《祭公之顾命》亦云“丕则亡遗后,至于万亿年”。简文最重要的信息,是关于周初分封目的的描述。《祭公之顾命》载“方建宗子”的目标是“丕惟周之厚屏”,《系年》明确说为“...
《人类政治发展史-036》中国西周时期(中)
宗法制提倡以祭祀典礼表达对祖先的尊敬,而且规定只有大宗才有祭祖的特权。此外,西周的这种宗法制度要求人人都得尊祖,因此,无权祭祖的就只有敬那个能祭始祖的大宗了。这样,嫡长子(大宗)继承父亲的国土,诸庶子(小宗)分封,也就无可争辩了。可见宗法制正是维系分封制的。它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要分别血缘上的亲疏...
虞万里谈杨宽先生治学:为写《西周史》,全面研究《仪礼》
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看了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后,对中国古代的名和字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八十年代初就读过杨先生的《冠礼新探》和《试论西周春秋间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等文章(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援引摩尔根《古代社会》易洛魁族的大名、小名习俗,来解释冠礼取字。易洛魁人出生时由母亲取名,是幼名。到...
宗族发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六朝宗族势力强大,宋朝后允许庶民立祠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王国维在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的《殷周制度论》中断定商人无宗法制与嫡庶制。陶希圣也认为,西周以前没有完整的宗法。商末以前,嫡长继承还基本是自发的,并未自觉确立为制度,“兄终弟及”在商代王位继承中时有发生,其他贵族更是如此。到了商末,才正式确立嫡长继承制,到了西周...
王齐洲:论孔子学校教育的方针、原则与方法_腾讯新闻
周灭商以后,统治者们从注重鬼事转为注重人事,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宗法制度,人们对世俗伦理的关注便超过了对鬼神的关注,祭祀文化也就发展为礼乐文化。当然,这不是说西周统治者不再需要祭祀占卜等神事活动,而是说这些活动已经退居到服从和服务于礼乐文化的建设与维系的次要地位,人们对世俗政治的重视超过了对鬼神的...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中,家国情怀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国同构的模式,大约可以追溯至西周的宗法制度。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分封同姓子弟土地,上由嫡长子继承君权实现“天子建国”,下由“诸侯立家”“卿置侧室”,通过分封建立“亲亲”“尊尊”的政治体系。同时,这种政治体系也演变为道德体系。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君王,统领全国诸侯和各级官员,也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中,家国情怀...
家国同构的模式,大约可以追溯至西周的宗法制度。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分封同姓子弟土地,上由嫡长子继承君权实现“天子建国”,下由“诸侯立家”“卿置侧室”,通过分封建立“亲亲”“尊尊”的政治体系。同时,这种政治体系也演变为道德体系。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君王,统领全国诸侯和各级官员,也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