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五四 | 陈独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青年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准斯以谈,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非予之所忍言者。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焕新亮相
如,将《新青年》主题大幅油画调整至第一部分展厅北墙展示,内容上与《新青年》杂志办刊地更为契合,且有效增加了展厅视觉景深,形成视觉焦点,营造出场景画面感;二楼增加在相关回忆录中提及的沙发、茶几等有年代感的生活家具,错落摆放书籍、文具等工作、生活相关物品,添置播放安徽黄梅戏的老式收音机和民国年历广告画...
1997年,陈独秀为主角的电影在香港公映,其子陈哲民看后评价八字
国民党当局知道了陈哲民是陈独秀的儿子,便下令让他们离开桂平。就这样,陈哲民一家收拾东西去了香港。陈独秀办《新青年》,儿子陈哲民在香港办《新少年》到了香港不久,正巧《星岛日报》这时刊出一则广告,招聘既懂英语,又熟悉中文的人才。陈哲民便去考,结果考上了。就这样,陈哲民便到《星岛日报》工作了。起初,陈...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青年杂志》的内容新颖独特,树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与青年共同探讨各国学术、思潮,给沉闷的思想教育界吹来一股清风,使人们从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盲从和蒙昧中解放出来,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良师益友”。陈独秀把主编《新青年》与改革北大结合起来,并帮助蔡元培罗致人才。当年8月,就在陈独秀来北京的几个月以...
讲座|《新青年》如何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急先锋
《新青年》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而非奴隶的,进步而非保守的,进取而非退隐的,世界而非锁国的,实利而非虚文的,科学而非想象的。”中国近代“旧”青年生存成长的境遇究竟“陈旧”在哪里?黄向辉分析了三种不利于青年心智和体魄成长的关键因素。“首先,‘旧’青年生存环境极度贫困和单调。近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
《新青年》纪念五一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这一天,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第7卷第6号也隆重推出了《劳动节纪念号》。这期的版面较之以往扩大一倍以上,篇幅达400页。封面是罗丹的名画《劳工神圣》,孙中山为之题词“天下为公”,蔡元培在扉页上...
毛主席关怀陈独秀子,53年批示照顾
1915年,他们离开家乡,前往上海求学。而那个时候,陈独秀正在上海主编《新青年》。《新青年》家庭中只剩下了陈松年和母亲高大众,高大众并未因为陈松年的平凡而放弃教育,反而在他懂事的时候开始引导他接触进步思想。陈延年和陈乔年则在上海震旦大学继续他们的学业,新思想的交汇和学校环境的熏陶,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
陈独秀为什么伟大?毛泽东:他是思想界的明星,创造了党,有功劳
《新青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导人的思想启蒙读物,其中,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影响最大。毛泽东曾赞誉陈独秀为“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材”,并在信中表示,陈独秀的见解和胆识使他在接触的人中产生了最大的影响。早在与陈独秀相识之前,毛泽东就曾表示,陈独秀和谭嗣同一样,具有非凡的魄力和思想深度。1919年,陈独秀...
《新青年》如何唤醒新青年 | 特别报道
毛泽东曾说:“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1917年4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风云际会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 - 启明晨星--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胡适自己也没想到,陈独秀“以老革命党人的气势”,号召反对旧文学、旧道德、旧传统,把不温不火的“文学改良”变成风风火火的“文学革命”。26岁的胡适人还在大洋彼岸,在国内就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文学革命急先锋。《新青年》“朋友圈”时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教授的钱玄同读了胡适的文章,“极为佩服”。他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