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中国自由观念的古今之变
当时旨在维护宗族/家族整体性的宗法伦理规范涵盖了一切人伦生活内容,其最为基本的要求包括“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左传·隐公三年》)、“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礼记·礼运》)等,如王国维所说:“周之制度典礼,乃道...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为何一直是“外儒内法”
作为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即西周的行政规划)的衍生思想,“礼”和“德”共同构成了周文化的核心内容,传承自周文化的儒家文化自然也就继承了这一特点。因此,儒家对于行政区划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便是“礼”与“德”法家的回答再打开法家的书,书上印着三个字:势、术、法。(法家思想)即使有“礼治”和“德治...
西周吸取商朝衰亡教训而制定宗法制和分封制,随生产力发展而过时
“宗法制度”,确定的是天子之位和诸侯之位以致士卿大夫之位如何传承——即“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以及“大宗小宗”的制度。“礼乐制度”,即是对“尊卑长幼”所立的严格等级规定,又是一种文化同化的极好教育方式。可以说,看起来,西周的制度似乎已经设计得“天衣无缝”。就此,可以去看王国维的《殷周制...
程浩:大一统视野下的西周分封制
关键词:西周分封制央地关系中央集权清华简中国古代的制度文化伴随中华文明而生,并于传承延续中不断创新发展。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断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鼎革后推行宗法制与分封制,作为周代制度一体之两翼,不仅为两周政治秩序的建立夯实基础,同时深刻影响后代王朝政治文化。
晋献公“作爰田”对分封制变革的不彻底和宗法制加强使晋国分裂
“无蓄公子”制度,在实质上是对西周宗法制的一次彻底改革:从此后,晋国国君之子除太子外,都不能留在晋国出仕。这使得晋国无法形成强大的公族势力,对国君执政构成掣肘。很多人认为,正是这项制度,使得晋国公室羸弱、权臣层出不穷,是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根源。晋文公时期的六卿制度,也是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建立...
赵庆淼:从“诸侯大亚”看西周央地关系
关键词:大一统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政治央地关系殷周时期的各项政治制度中,最能代表中央与地方关系者,当首推内外服制(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内服与外服,主要以地域作为划分依据,设立殊异的职官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内置王官与外建诸侯的二元格局。无论政治上的设官分职之异,抑或地理空间上的内外之别,无不体现出地缘因素对早期国家治...
古代餐桌上的特殊规矩:既有可取之处,又有封建糟粕
在西周之后,国家将宗法制作为礼教的核心,餐桌上的礼仪也随之变化。敬老尊老成为了古代用餐礼仪中,最关键的部分。孔子作为礼法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在《论语》等作品中,也留下了他对于餐桌礼仪的论述。“有酒食,先生馔”便是孔子思想的最佳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有长辈在场的时候,一定要把酒肉先给他们享用。
杨海中 杨曦:略论河洛文化之元典观念
宗法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由此不仅产生了周代的宗法制度,也形成了诸多与之相关的宗法文化,如政治文化、伦理文化、忠孝文化、姻亲文化、官场文化、血缘文化和谱牒文化等。宗法观念不仅影响了周代社会的政治、军事与经济,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渗透于民族与百姓的生活之中,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并不黑暗的欧洲中世纪
中国的宗法封建制大概是周公制礼作乐设计出来的一套制度,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废封建立郡县,宗法封建制基本中止。但是有一个大尾巴留下来,就是皇帝的继承本身是宗法制,帝位由一家一姓传承,根据宗法计算血缘关系,谁继承皇位的权利更大,继承人被立为太子,其他的王子封王封侯。也就是说,皇室本身保留了宗法制。另外,...
中华文明的奥秘,都在这里
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文明”等,对从秦汉到明清整个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分别从西周历史、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着手,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资料,对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予以深入浅出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