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叶尔羌河》|依水而居: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依明江的身影遍布在冰天雪地的角角落落,无数次的攀登也让他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活地图”。守护动物,延续生命,是依明江对这片土地的承诺。依明江进行巡护任务给予候鸟湿地家园泽普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是茫茫戈壁滩中的一片绿色宝地,湿地率高达98.8%。每到夏季,这里绿草茵茵,水鸟翩跹,令人感到无比舒适。湿地候...
媒介融合视域下主旋律纪录片叙事呈现新趋势
线性结构:在纪录片创作中,线性结构是一种常用的主体论证结构,依据事件发生的顺序和因果关系展开叙述,逻辑性强,有助于观众有条理地理解事件。主旋律纪录片常采用线性结构,展现历史脉络和时代变迁。时空交叉:时空交叉主题论证结构为主旋律纪录片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叙事手法。它将事件作为中轴,空间作为横轴,通过多条脉络线...
纪录片2023:你有陈晓卿,我有窦文涛,共有许知远
这也符合属性,各平台纪录片侧重不同,合作的文化人物就各具备其平台所需调性。而许知远却能游走之间,和腾讯合作的《十三邀》,与优酷合作的《何不秉烛游》均是平台成绩不俗的纪录片。真可谓是明星是大家的,文化人物等是平台各自的,许知远是纪录片共有的。有IP、名人的纪录片才有广告主,汽车、酒类是真爱回到文...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12月9日开播
纪录片首集《秦汉》,依托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从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木方、渤海湾畔的秦代行宫遗址、秦直道遗址、汉代南越国宫苑遗址、海昏侯墓等历史遗存中,解析史料、透物见人,解码秦汉王朝统一的历史进程,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历史答案。《何以中国》剧照在叙事及美学风格上,纪录片一方面...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首播,为何从《秦汉》开始讲述
12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SMG倾力打造、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和百视TV联合出品,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首播。纪录片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在京举办开播仪式
创作组梳理学术资料共300多万字,脚本撰写字数达40万字(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依据扎实、多学科的考古研究成果,在历史场景拍摄阶段共复原叙事场景220处、服装2268套、饰品1500件、道具3600余件。作为一部“考古写史”的纪录片,《何以中国》体现了重要和独特的价值。这是第一部以考古为线索,完整叙述中国文明万年发展历程、准确描绘历史脉络...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12月9日开播 讲述中华文明发展历程
纪录片首集《秦汉》,依托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从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木方、渤海湾畔的秦代行宫遗址、秦直道遗址、汉代南越国宫苑遗址、海昏侯墓等历史遗存中,解析史料、透物见人,解码秦汉王朝统一的历史进程,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历史答案。
“传统文化+”节目蓬勃灿烂
该片已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名单。不同于往常的正叙历史,考虑到观众熟悉程度,《何以中国》采用倒叙的手法,探寻何以中国:从迈向一体化秦汉帝国,到封邦建国的周王朝,由“月明星稀”的王国时代,上溯到邦国林立的古国时代,再溯源至东亚大陆各地异彩...
北京台蔡明可:主流媒体短视频创作的价值坚守与破圈之道 | 德外独家
《最美北京——我的家》是北京台2023年11月推出的13集系列航拍纪录片,每集不到3分钟,经过十几个部门审批,创作历时5个月,以俯瞰的独特视角,将北京的历史洪流与时代浪潮融为一体,截至1月10日,微博话题#最美北京我的家累计阅读量超2.4亿,全网热搜105个,互动量超179万,在两微两短视频播放量超1.4亿次。
纪录片剪辑师是素材的“翻译” | 专访一部电影·纪录片创作营导师...
比如有些纪录片是边拍边剪辑,有些线索其实是在剪辑台上发现的。剪辑师收到了一天的素材,剪辑时发现,哪个人物的线索或者故事更有意思,会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摄影师和导演,在后面的拍摄可能就会更侧重于拍这个东西,可能这条线就完整了。所以纪录片剪辑师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