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遗址:还原史前生活画卷
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春季,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聚落考古的先进理念、首次使用大规模布设探方方法发掘的古代聚落遗址,在世界考古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54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石兴邦主持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现了包括环壕、房屋、圈栏、窖穴、陶窑、墓葬在内的遗迹,出土石...
“访”秦俑“走”半坡 两岸青年学生触电陕西文化
下午,参访团一行来到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的半坡遗址博物馆。作为大陆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文化内涵。学生们表示,第一次接触6000多年的人类文明,除了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之外,更...
2024公基知识历史考点——半坡遗址vs河姆渡遗址
同时,半坡遗址的房屋结构大多为穴居,半坡文化的名字也因为穴居的形式得来。二、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晚期母系氏族的文化遗址,出土自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是长江文化遗址的代表。同时河姆渡遗址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文化遗址指钱塘江流域于新石器文化晚期发展出的文化聚落。良渚文化包括今...
中国古建筑具有框架式结构、组群布局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
成都一袭汉服课堂:古中国原始社会的居所,究竟是何等模样?
圆形房屋在半坡遗址中共发现了三十一座,其结构同样可以分为地上式和地穴式两种。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柱和草泥。木柱的排列十分密集,直径约五米的房屋就需要六七十根壁柱,每隔半尺多远就有一根。这些木柱中间夹杂着一些小木棍和木枝,用藤葛缠绕在一起,再涂抹上草泥,形成坚固的墙体。屋内设有两根、四根或六根木柱支撑...
汤惠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与嬗变——以青海宗日遗址为中心
东四台地是一片宗日人的居住区,在2022—2023年度的发掘中,清理出众多宗日人的居住房屋,其中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圆形或方形房屋(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房屋遗迹有打破和叠压现象,说明遗址的使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东四整个台地约2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发掘的面积近1000平方米。已被揭露出来的房屋遗迹稠迭连绵,柱洞比比皆是,可以想见宗日...
同猪不同命?猪年尾声,去古代看看猪啥待遇
圈养方式起源于何时何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介绍,陕西姜寨、半坡,河南西坡,山东北辛、三里河,浙江河姆渡,江苏龙南等遗址据称都有圈栏遗迹出土。考古学家通过对这些圈栏遗迹的大小、结构、包含遗存等进行分析,认为陕西姜寨和半坡遗址的圈栏作为猪圈的可能性较大。这表明猪的圈养方式至晚在距今7000...
历史悠久的都城,频繁踏足长安
博物馆内的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三部分,居住区由壕沟环绕,东边是陶窑区,北面是墓葬区,该聚落的最早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4800年。在居住区,我们可以看到半地穴式的房屋遗迹,它们见证了半坡人“冬居窖、夏居巢”的生活方式。在陶窑区,有一座目前国内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横穴窑。
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王锡平是北庄遗址发现与发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对当时一些情况记忆犹新,“在北庄遗址发掘期间,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对重要遗迹的保护工作。从1981年第一次发掘起,就考虑到如何对发掘清理的房址进行有效保护和今后利用的问题。严文明先生吸取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因室内冷暖变化、房基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教训,决定不采用以往...
“百谷之长”的粟文化时代(上)
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华县泉护村、西安半坡和甘肃永靖大何庄、兰州白道沟坪相继发现了粟的考古遗存,其中以西安半坡的发现较为重要。在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和墓葬中都发现很多粟的遗存。从考古出土粟的数量、地域和用途来看,这一时期的原始粟作非常发达,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主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