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三空,子孙辈辈穷。”三空都指啥?讲的是什么道理
这样的孩子,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以优秀的家风为荣,为家族带来荣耀。三、书房不空书房,乃家庭之灵魂,是求知修身的圣地。一个家庭的书房若是空无一书,缺乏学习氛围,那么这家人的精神世界必定是荒芜的,子孙后代也难以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人。国学经典中,对于读书求知的重视不言而喻。《大学》云:“大学之道,...
潮头观澜丨大学之道 国之大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这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大学之道”新的诠释。锚定目标世界一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更是被视为一个国...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讲解大学之道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小常识与大道理|为新时代立德塑行,塑造强大精神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德”的重要性:“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
“大学之道”与今日之大学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三纲领——修身的基本原则“明德”——彰显善良,行善避恶:在先秦以前传统的明德观中,明德的责任主体在于君主,而《大学》将明德普遍化,强调任何人都禀受于天,具有灵明的德性,且每个人都有责任自觉地加以彰明,将自身内在的向善本性自觉予以肯定和发扬。
镜观·领航 | 习近平的“大学之道”
——2020年9月17日在湖南大学考察调研↑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长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同师生们亲切交流(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020年8月17日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
古代文选:大学之道(选自《礼记》)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7]知所先后则近道矣[8]注释[1]大学:指博学,即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2]在明明德:在于使美德更加显著。前一“明”字用如动词,“使……明”。明德:...
[习近平最新用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习近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大学之道
亲民,这个从字面上很难理解,看了后面的解释,应该我个人理解为自我修正,不停的自我革新的意思。止于至善,学习的目的就是达到(个人修养)完美的境界。这样三纲的意思,也就是大学之道,就是首先明白什么是真正正确的道理,然后(依次为准则)不断修正,革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最后达到(个人修养)完美的境界。
“提高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常抓不懈的永恒主题”
大学之道在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记者:一位老院士在前不久一次论坛上针对研究生培养提出过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招收研究生,对他们寄予什么样的期望,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研究生。中科院研究生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白春礼:前面已经说过,招收培养研究生,主要是来自国家和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