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一方面,庄子对于言说困境有着至深的体验,他深刻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与不确定性,明白“语言对道理的敞开与语言对道理的遮蔽是同时性的”(陈赟,第62页),语言具有载道、明道的中介性质,但如固执于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表象,就可能遮蔽道体的真实内容,妨碍世人由通向形上之道而进入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因此,语言能否真实地...
鲲鹏展翅九万里:毛泽东与庄子
1935年12月27日,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毛泽东引用《庄子·秋水》“井底之蛙”的寓言指出:“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虾蟆坐在井底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1943...
汪洋辟阖:《庄子》的语言特色
也就是说,《庄子》寓言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事象远离现实世界,看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庄子》在叙述这类事物之际又能将读者带入真实情境中,让我们感觉其所言如同真的发生过一样。比如《庄子·应帝王》中的寓言“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
典故《庄子·外篇·秋水》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因材施教”的思想,??即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教育和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井底之蛙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出自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庄子·秋水》篇。这个故事通过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与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的对话,形象地展示了那些见识短浅、自以为是...
读庄子《秋水》,你的人生也会改变
庄子在《秋水》里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突破自己的认知时的震撼和豁然开朗。秋水时至,百川汇聚到黄河里,使得黄河声势浩大,河面变宽,两岸和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眼见自己掌管的河流,如此雄浑壮观,河伯可高兴了,觉得天地间最美好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一睹为快!蒲松龄四部手稿首次亮相淄博展
展橱中泛着黄色的《聊斋表文草》、抄《庄子·秋水篇》、抄《前人诗赋文》、《拟表九篇》四部手稿,于三百多年前出自蒲松龄之手,它们浸润着先生的体温,烙印着先生的墨迹,承载着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处世智慧,字里行间依然可见先生古拙多姿、隽秀飘逸的书法神韵(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四部手稿历经沧桑仍熠熠生辉,具有极高的史料、文献和学术...
《庄子》:人生修行的高度,从他说的话就可以看出
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在《庄子·秋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得道者深知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因此他们的言辞也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三、超越物欲,追求精神自由庄子在《逍遥游》篇中描述了得道者超越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他们的话语中,往往透露出对物质世界的...
典故《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曲士不...
??井底之蛙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出自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庄子·秋水》篇。这个故事通过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与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的对话,形象地展示了那些见识短浅、自以为是的人,比喻那些目光短浅、思路狭窄的人。井底之蛙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人生一世,草长一春。58句饱含哲理的诗词名句:助你成功挣脱羁绊
——《庄子·外篇·秋水》盛夏的虫子无法理解冬天的冰,因为它受限于季节,它活不过冬季,自然也就不认识冰了,比喻人的认知有限,需开阔视野,理解不同的境界。0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人们往往忽视小松苗的潜力,直到它成长为参天大树才惊叹其高大,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来证明...
以道观之《庄子??秋水》篇中“观”的哲学意蕴
《秋水》是《庄子》外杂篇中极具特色的篇目,“以道观之”作为《秋水》篇的重要命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将以“观”的思考范式作为研究对象,从“以道观之”的视角来切入《庄子·秋水》篇,并从感觉经验性活动、认识对象性活动和直觉感通性活动三个层次来深入剖析“观”的哲学维度,意在经过考察“观”的对象和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