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借景说理,流传下来两句千古警句
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全诗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这首《题西林壁》不单单是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
90句,唐宋八大家传世金句,品鉴古人智慧瑰宝,汲取千载不朽才思
意思是一茬接一茬的桃花和李花都已经凋谢完毕,只有那青翠的草色依然整齐一致。8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咏柳》这句诗说柳树新抽出的枝条还未完全褪去嫩黄,一旦得到了春风的支持就显得格外狂放不羁。85.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城南二首·其一》描述雨后横塘水位上涨,溢...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苏轼20句禅意诗句,独具慧眼洞察人间万象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通过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揭示了观察事物受自身局限影响的道理,警示人们跳出自我框架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20.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已如熄灭后的木头般寂静无声,身体则如一艘不再系锚的小舟,任意漂流。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描绘了晚年心境...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13首正能量诗词:送给孩子定会满怀感激
——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山脉似连绵,侧观峰峦各异姿。无论远近或高低,各具特色总相宜。然而未能识得庐山全貌之真谛,只因身已置身于山中迷离。观赏庐山时从不同角度所见景象之变化,寓意着看待事物应当全面、多角度,不能局限于眼前所处的位置和视野。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时,要学会跳出自我局限...
10大经典宋诗排行榜,苏轼的《题西林壁》仅列第四,前三都是极品
第4名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很经典的哲理诗,寓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善于思考,登山时想到这一层道理,就用形象生动的诗句表达出来,富有哲理和诗意,景、理、趣俱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比喻太...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真的看不清,也很有哲学道理的|诗与科学
“以学为诗”“以理为诗”这是宋诗在内容上区别于唐诗的主要特征(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以理为诗”的倾向至苏东坡而大盛。他的《题西林壁》不仅包含了一定的地理意义,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云雾变幻不定,有时只见山间飘来阵阵雾,峰峦叠障为云雾所笼罩。使...
听过许多道理,却不如这10句诗词入心
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0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由于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或因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到的事物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想看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我们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限制,摆脱主观的的偏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综合分析。
苏轼:题西林壁
题解西林,即西林寺,在江西庐山上。《题西林壁》就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元丰七年(1084)五月,苏轼由黄州改迁汝州团练副使,特地取道游庐山。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像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
苏轼游庐山写下四首诗,其中一首信手涂鸦,却富含启迪人心的哲理
其中《题西林壁》,是他与西林寺长老同游庐山西林寺时写下的,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位于庐山七岭之西,可以说,这首诗是苏轼赞咏庐山的众多诗篇中最为出彩的一首。虽然说这是一首涂鸦之作,却富含哲理,读来启迪人心。苏轼一反歌咏山水的固定套路——简单摄取一个侧面或几个镜头,再去具体地描述庐山富有特征的...
这7则围棋成语典故 竟蕴含了如此经典的人生哲理!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局,指棋局。意思是当事人容易糊涂,而局外人往往清楚。宋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相同的意思。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