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新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与文化创造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深度感通宏阔的时代消息,以“第二个结合”蕴含的思想精义指导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在破除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的观念窠臼中建构融通古今、会通中西的文化和文学史观,并以此为基础有效促进中国古典文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推进文论的“中国话语”的建构,兼以独抒性灵、不...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辅导计划与考研经验
重点讲解文言词汇、语法现象以及常见句式结构,并配合例句加深理解和记忆。2.中国文学史全面梳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过程,突出各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特征;同时也要注意总结归纳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文献学概论+版本目录学了解中国古典文献的基本类型、形成与发展状况;熟悉历代典籍分...
我国文学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合作研究或确认"三皇五帝"实证
在我国高校建设“双一流学科”的新时代背景下,文学人类学通过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使先于文字的文化传统和传说研究与生命科学家近期用基因图谱重构出的遗传脉络最新实证线索相结合,给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带来具有突破性的新认识。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习教授叶舒宪指出,文学人类学的文化原型探索...
理国乐文脉 展中华文明——读《中国古代音乐史话》
作者将多年来对中国古乐的探索研究与思考感悟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叙述风格浅浅道来,配以珍贵的史料文献和曲例音响,循着贯穿古今的历史脉络,承着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秉着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时代精神,带领读者考镜国乐源流,追寻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听懂乐声中赓续千年的中华文明。正如音乐学家萧梅所言:“读懂...
深入交流融合,探寻发展路径!广东网络文学大咖齐聚梅州
阿菩分析了地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位置,着眼文学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地域文化的不同形态和传承影响。翻开中国文学史,很多经典作家都有各自的文学根据地,从近代的鲁迅、沈从文、老舍、郁达夫、张爱玲到当代的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他们执着而开阔地书写故乡,深挖地域文化特征和原乡精神特质,通过文学方式...
中国与世界:近代大变局下的中国文学新形态
文贵良教授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对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状况,展示了近代发展大变局下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转折性,指出近代文学研究在史料整理、事实考证、观念梳理等方面有待拓宽和提升(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董丽敏教授认为对近代中国的理解不仅要在近代中国场域内部加以分析,还需要在古今之变、中西之变乃至雅俗之变等文学史与文化史的复杂...
《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用户破5亿,产业迎来3000...
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价值定位、内容题材、创作生态、IP产业和网文出海等层面,清晰展现了中国网络文学产业最新发展脉络,并围绕精品化、IP转化提速、全球化深入等2023网文产业发展三大核心趋势展开深度剖析。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版本...
以编年体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 社会科学报
资料的实证性是进行理论思维和超越的必经阶段,文学研究只有凭借资料才能梳理脉络,发现其中提供的精神内涵。在学术史上,史料的发现往往会引发学术界研究的革命。如上个世纪初敦煌莫高窟五代写本的发现,就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掀起了热潮;殷墟的发掘也带来了中国考古学的崭新面貌;等等。中国现代文学界一度出现的某些偏差...
SISU┆传统自然观映射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国社会科学报》访...
SISU┆传统自然观映射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国社会科学报》访上外特聘教授、汉学家顾彬●●●编者按:自古以来,“自然”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大重要主题,而“自然观”体现着传统中国人独特的气质品格,也蕴藏着中华文明鲜明的内在特质。无论是山水诗、咏物诗,还是田园诗、边塞诗,都承载着中国人真挚而淳朴的...
张培忠:做广东文学传承发展的耕耘者
2023年12月11日,从“粤派批评”到“湾区批评”暨《广东文学通史》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个会对广东省作协、对张培忠来说都十分重要。因为《广东文学通史》的出版,弥补了此前广东文学难以呈现2200多年发展脉络的空白。对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广东文学通史》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