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核聚变反应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阳”有望更快“发光”
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氘和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并生成大量热能用于发电。近日,深圳大学增材制造研究所陈张伟和劳长石教授团队,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南物理研究院)合作,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3D打印一体化自由设计和成形复杂多孔结构正硅酸锂陶瓷件,有望替代传统的微球床结构,成为新一...
科学家完成比太阳核心温度高三倍的聚变反应
科学家完成比太阳核心温度高三倍的聚变反应据媒体报道,中国的一座核反应堆已经喷射出温度达到5千万开氏度(相当于4999万摄氏度或者9千万华氏度)的等离子体,并且持续了102秒的时间。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科学家认为这一温度比太阳的核心温度还要热3倍,大约相当于一场中等规模的热核爆炸。这项实验是在一台实验...
美国即将掌握核聚变发电技术?科学家称连续四次复制热核反应
位于美国加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国家“点火”装置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连续四次复制了热核反应。这标志着美国可能即将掌握核聚变发电技术。几十年来,全世界一直在研究这项技术,但还没有任何其他实验室取得LLNL这样的成就。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国家“点火”装置。据报道,...
迈入“人造太阳”时代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
如果不在聚变堆加入铀、钍等裂变材料,那么聚变堆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是泄漏的氚,以及聚变时释放的中子、质子。聚变堆产生的放射性,比裂变堆少得多;4)安全性高。聚变是自限过程——如果人们无法控制反应,它会自行停止。由于聚变反应只能在极端条件下发生,基于链式反应的裂变型事故或核熔毁不可能发生。德邦证...
“人造太阳”来了?美国开发微型核聚变反应堆,这是照进现实了吗
中国的这一重大突破,向可控核聚变再次迈出了一步。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是有能力研发核聚变反应堆的,中国是能够进行此类的试验与研究。在未来“人造太阳”一旦突破关键性技术,即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希望。但想要实现核聚变,可是我们科学界的一个长期目标。一旦成功将会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对未来具有更大的作用。这绝对是未来...
“人造太阳”
太阳大致由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较重元素构成,它发出的光和热等能量,则主要来自于核聚变(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人造太阳”其实是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装置,一种由人类控制的、模拟太阳在发光发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反应而制造出来的核聚变研究装置。我们比较熟悉的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前者制成武器,后者造福万...
宇宙之谜解密:为何太阳晒热地球却空间冷黑无光?
太阳每秒钟进行着数十亿次的核聚变反应,这些巨大而持续的反应产生了高达3.8×10????瓦特(瓦)的能量。这种能量从太阳的核心向外辐射到辐射区,再经由对流区传输到太阳的表面。最后,太阳辐射出的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传播到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其中包括地球。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为何只能由中国来安装?
相对于核裂变,我们最常接触的其实是核聚变,白天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放出光和热。核聚变的原理比核裂变简单,比较轻的原子核,例如氘(D)和氚(T),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例如氦,同时放出巨大能量。核聚变反应原理图...
2023年度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综述
3.1固体燃料热转化领域的新进展浙江大学严建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学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复杂组分固体燃料热转化机理及清洁利用”(批准号:51621005)围绕复杂组分固体燃料清洁利用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复杂组分固体燃料热转化规律、多污染物超低排放与在线检测、多相反应流场数值模拟与三维诊断等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牛津团队开发光解海水制氢新方法,可吸收将近70%的太阳能,极大提升...
所以他们在第一次修改论文时,在活性评价上进行了大量补充。由于他们提出了加热条件之下的光催化分解水体系,且针对海水电解质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新解释,因此其他几位审稿人针对此也提出了更多问题。于是,该团队针对催化剂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原位表征,并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针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