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啥“姓”黄?浅谈“黄河”之名由来
自西周至唐的各代,都城几乎都位于今天黄河流域中游的下段,当时的统治者修筑宏大的建筑以树立威信,追求规模凌绝后世,而有欲取前朝而代之者,往往付之一炬,后又重建宫殿,周而复始,因此作为古代主要建筑材料的木材耗费巨大,集中于大河中游的上、中两段,以便利用水路运输。而这一段,正是今天的“黄土高原”,随着森林的...
黄河要告别地上河?输沙32.5亿吨,下游变深3.1米,好事还是坏事
以小浪底水利工程为代表,目前这些水利工程的不断作用,使得黄河主河道得到了一定的冲刷。但由于在主河道被冲刷以后,黄河主河道仍旧相应高于河道内滩地,这就使得大堤堤脚处于最低洼,倘若一旦发生洪水,很有可能出现决堤的风险。黄河治理成效显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今黄河治理的成效相对较为显著,不过站在长期目标上...
调水调沙,下游变深3.1米,黄河真要告别“地上河”了?
不过,调水调沙虽然力度大,但治理黄河的问题还不是就此结束,解决黄河泥沙来源问题才是最根本的。黄河要想永远告别“地上河”,治水治沙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环节是让黄河清澈!2023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水库下泄的水出奇的清澈。这说明至少在这一时期,从这里往上游,黄河水含沙量极低,已经不再是我们印...
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
从大禹开始,到后来的王景、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王化云……这些与治理黄河有关的人物,秉承着公而忘私、以民为本的情怀,冒着风霜雪雨、披着雨笠烟蓑,通过刀劈斧削、肩扛手提,让滚滚黄河成为养育芸芸众生的摇篮。这是一条在传承中不断前进的河流“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黄河是悬河,能否人工挖走泥沙,使河床下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黄河一碗水半碗沙,并成为悬河,可能有数千甚至数万年的历史,挖走下游淤积的泥沙恐怕并不现实。古人治理黄河,大体上是加高河堤,然而古代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六次大徙更是给华北平原造成巨大灾难。那究竟要如何治理黄河下游,使其不再出现决口的情况呢?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和实践。
大禹治水这么大工程,考古为何找不到痕迹?俄专家:治的不是黄河
说回“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到底有没有留下痕迹?我们普遍认为他治理的是黄河,但是俄罗斯籍专家,专门研究先秦历史的郭静云教授,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她认为,大禹治理的河,很有可能根本不是黄河(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一、“大禹治水”代代相传黄河,从古代到近现代,一直都是国政的心腹大患,直到现在新中国的成立后,才对于黄河的防洪...
黄河悬河10米,为何不清淤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特殊地形造成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也因为河床抬高,使得黄河发生改道。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几次黄河自然改道的情况,让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倍感压力。幸运的是,我国一直在努力解决黄河清淤的问题。2018年底,天鲲号绞吸船接受了解决黄河清淤任务。绞吸船主要用于吹填工作,特别适合挖土质较松软的沙...
河西走廊与汉唐时期边疆治理
“津”即“渡口”,例如孟津就是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数玉门故人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有云:“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其中的“玉门被遮”,典出汉武帝时李广利征大宛故事。李广利的姐姐是汉武帝的李夫人,哥哥李延年在武帝身边做宫廷乐师。当时的乌孙与汉朝交好。汉朝送了几位公主到乌孙国,乌孙...
大禹与三星堆文明对成都平原治水工程的启示
黄河流域的治水任务与成都平原不同,这里的洪水更为凶猛,水流更加汹涌澎湃。大禹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但他并没有退缩,相反,他沐浴在治水的使命中,志愿担当起这重担。为了应对黄河的洪水问题,大禹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策略与措施。他深入研究黄河的水流情况,分析土地的特点,寻找治理洪水的最佳方案。他发现,黄河下游需要进行...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甘肃省兰州市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塞和商贸重镇,也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兰州市通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黑臭水体治理整改等举措,让入河水体重归清澈,黄河兰州段实现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体,2023年出境断面水质跃升至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