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导读
例如曹操之死,《资治通鉴》记为:“魏纪·世祖文皇帝(曹丕)·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曹操)至洛阳。庚子,薨。”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鲁庄公某年,秦始皇某年,汉高祖某年之类,是当时通行的纪年法,还不属“以年号系君主”,《资治通鉴》以前没有编年体通史,断代编年,自然没有在行文中标明朝代的必要。可见,《资...
三支一扶公基知识!史书体例!
事实上,一本史书往往不只有一种体例,例如,《史记》既是纪传体,又是通史。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史书的体例,我们做一个小结: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国别体...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史记》: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断代通史的典范之作——读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一、从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的角度而言,《中国近代通史》为断代通史的书写提供了范例。在中国古典史学中,除《史记》《资治通鉴》(纪传体、编年体通史)等通史著作外,《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以降的正史多为断代通史,二十四史的主体为此,书写断代通史是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最好继承。清末“新史学”诞生以来,对于如何书写...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从本质上讲,历史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时间属性的科学,而编年体史书是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著的,因而也可以说编年体史书是最符合历史学本质的史书体裁。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学者主张优先阅读编年体史书,特别是读编年体史书的杰出代表《资治通鉴》。关于这一点,我是不大赞成的,这不仅是针对像各位这样的历史爱好者...
《通鉴纪事本末》:《通鉴》入门书,习史新捷径
更实现了史籍编撰体例的新突破,因此而在史学史上拥有了不可抹杀的地位(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我们本次出版的是市面上仅见的《通鉴纪事本末》文白对照本,采取左文言、右白文的形式,既可感受文言之美,又可通过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读懂历史故事,学习文化常识,为普通读者阅读这一经典名著提供了便利。
全部导航
所以,就继承中国断代通史撰写传统的角度而言,该书可谓既继承了中国史学传统,又为近代史学诞生以来新体裁体例下的断代通史写作树立了标杆。今日看来,可谓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最佳成果。二、实现了整体性目标和个人研究特色的有机结合。较之《剑桥中国史》系列的各卷各章皆有不同作者,...
精选:我国古代文章体例,你都知道哪些?
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
这本非名家也非名社的《资治通鉴续纪》,带给我不少惊喜
为此,作者按照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的体例,重新综合各种史料,进行系统编纂用十年时间补上了五代以后到清朝的历史,使中国自战国至清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前后贯通,合成一体。二是相信出版社的实力。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名气当然赶不上中华、沪古、岳麓等名社,但它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所属的专业出版社,...
司马光诞辰1003周年丨《资治通鉴考异》整理说明
首先,《考异》这种史书体裁,是司马光首创的。《考异》有着完整的系统,全书三十卷,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据《通鉴》编年的次序,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分属于周、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五纪(秦无考异),与《通鉴》的编年体各纪相辅相成。《考异》的体例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