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春秋倪国与世界最早的家谱
《诗经》的悠悠篇章里,便镌刻着倪国小邾穆公三度莅临鲁国,且即兴吟诗咏志的雅事。此番景象,无疑昭示着倪国在春秋那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倪姓与颜姓之起源春秋时期的倪国再度闪耀于历史舞台,此番亮相,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较为详尽的倪国风貌图卷,还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探寻...
三支一扶公基知识!史书体例!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事实上,一本史书往往不只有一种体例,例如,《史记》既是纪传体,又是通史。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史书的体例,我们做一个小结: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
许俊炜丨国家图书馆藏《春秋释例》清抄本考论
第一册先后抄录唐代刘蕡原序、《春秋释例》除《土地名》《世族谱》《长历》之外的主体内容(后省称“诸例”),以及元代吴莱的《春秋释例后题》(即《后序》);第二册依次抄录《册府元龟》卷五六〇《国史部》所引裴秀《春秋土地名》提要、《土地名》(附《盟会图疏》)以及《经传长历》;第三册抄录《世族谱...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灵征志》、《符瑞志》——南北朝史书中为何多了这些新面孔
纪传体史书的修撰体例在《史记》问世之后第一次得到了明确,《史记》中共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汉书》吸取了《史记》的纪、传、表的体例,将“书”改成了“志”。这些变化被后来的史书沿袭下来,成为纪传体史书的一般体例。《汉书》中《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导读|考异|纪传|史书|司马光_网易订阅
编年体的史书编纂体例已略具定式(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周代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专门的史官,有左史、右史、内史、外史、大史之类,负责编年记载史事,所成之书,通称“春秋”。《墨子·明鬼》所谓“百国春秋”,犹言各国“春秋”,乃合指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大事记式的编年史。也有少数诸侯国不称“春秋”的,如晋之《乘》、楚之《...
王立群:《史记》是一部“人”的历史
“《史记》之前,中国的史书只有三种,一种是孔子写的《春秋》以及后来的《春秋》三传,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一种是《国语》,是‘分国记事’的国别体史书;一种是《战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著名策士的言论。但只有《史记》,才是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史书。”...
刘知几《史通》:相比于编年史,纪传体史书有哪些缺陷?
在纪传体的初期,诸如《尚书》、《春秋》等史书,关注的是国家大事,而个体的历史人物则鲜有涉及。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将编年改为纪传体的正史,试图弥补这一缺陷。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正史的规模逐渐变得臃肿,让人们更愿意阅读前四史,而非翻阅后来的庞大史书。纪传体的第一个缺陷在于冗杂。传统的编年史以...
19部经典古籍,19个千古名句|孟子|孔子|论语|庄子|颜氏家训_网易订阅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寻根、溯源、找魂...
像苏东坡除了在诗词歌赋上均有成就,还著有《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对历史人物进行点评的著述也十分丰富,在医学、养生方面也涉猎颇深;苏辙著有《春秋集解》《诗集传》《孟子解》等,甚至还改写了司马迁的《史记》;苏洵则与人合著了《太常因革礼》100卷,这既是一部制度性的礼书,又是一部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