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释法:“网络暴力”的认定及法律救济
1、《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明确界定了“网络暴力信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中央网信办每年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网络暴力等作为“清朗”系列专项...
透视“网络暴力”现象:网络语言伤人维权太难
“网络暴力”应纳入监管规范治理“可畏人言”近年来,多国依法规范和治理网络行为,遏制“网络暴力”。例如,韩国的刑法规定,在网上用暴力恶意恐吓或毁损个人名誉,最高可以判处7年有期徒刑;一些国家通过了网络欺凌预防法案;一些国家还设立类似“网络警察”的职能部门。2014年10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
“网络暴力”治理研究中规范判断与理论依据的学理分析
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对样本案例中行为是否违法的判断,与司法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对案例中行为究竟是何种违法行为的认定,大多不符合规范判断的标准;将样本案例定性为网络暴力的理论依据大多似是而非,理论误用比比皆是。结果,论者对网络暴力案例中行为的定性呈现出扩大化、模糊化、片面化的倾向,不仅不能为网络暴力治理...
【学习文苑】加强网络环境治理 规制网络暴力行为
学习文苑加强网络环境治理规制网络暴力行为8月1日起,《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和典型案例样本库等措施,加强对网络暴力信息的识别监测。坚决遏制网络暴力乱象,强化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完善
总结这些典型案例可知,当前刑法对网络暴力事件的规制都是根据个案情节,对应选择刑法中已存在的罪名,如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对始作俑者进行处罚。如具体情形达不到以刑法评价的标准,仍可以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或民事赔偿的方式来评价。网络暴力刑法专门规制的困境...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乏力与重塑——以侮辱、诽谤罪为中心
合理提振刑法规制网络暴力的士气,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应明确网络暴力型侮辱、诽谤罪的保护法益为复合法益;划定网络暴力刑事责任主体为首发者和积极参与者;增强司法协助,畅通网络暴力案件被害人自诉程序(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网络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软件技术疾速更迭,信息传播方式也时移势迁,催生了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
网络暴力侵权法规制路径的完善
侵权法规制是网络暴力协同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网络暴力通常表现为在网络空间发布和传播违法或不良信息,一旦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就应当承担网络侵权责任。我国民法典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既包括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单独侵权责任,也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用户侵权行为承担...
向柯翰 谢文翼|信息发布型侮辱诽谤行为出罪机制的建立——以日本...
这样的出罪标准有利于刑法规制标准的统一化。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日本刑法中设置的诸种出罪事由,能够指导相关网络暴力行为进行统一、全面、准确地出罪,对我国信息发布型侮辱诽谤出罪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2.法定出罪事由的定位为其适用提供了强制力保障
网络暴力何时休?——写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施行之后
为规制这类行为,《规定》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账号信用管理体系,将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违规情形记入用户信用记录,依法依约降低账号信用等级或者列入黑名单,并据以限制账号功能或者停止提供相关服务。“构建网络暴力信息监测预警制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社会、法律等多方面因素。”中国政法...
“犯罪场”视阈下网络暴力行为阻断模式构建
“网络暴力场”阻断中的平台责任整体上看,事后型法律规制叠加“网络暴力场”阻断的预防性治理,从直接治理转向基于平台的间接治理,从单一技术治理转向分层技术治理,有助于实现以低治理成本遏制网络暴力。平台对网络暴力的扩散、爆发发挥着关键“载体”作用。基于平台负有防范网络暴力的作为义务、负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治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