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责任的16个关键问题
是指当事人在具体的民事诉讼中,为避免败诉的风险而向法院提出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一种行为责任;其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又称客观上的证明责任,是指当待证事实的存在与否不能确定、真伪不明时,由哪一方当事人对不利后果进行负担的责任和风险。
学术前沿 | 胡云腾 周维明:虚假诉讼罪实体与程序疑难问题研究
一共有4款规定,第1款规定了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和定罪量刑标准,即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科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2款规定单位犯本罪的,要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虚假诉讼罪的规定处罚;第3款规定出于非法...
袁野:期待权之检讨 | 法学研究202403|物权|民法|法律|请求权|袁野...
但是,就其中的预防性保护和侵权保护而言,法律已为权利人提供了明确的规范配置(例如民事诉讼法第103条、民法典第535—542条),且这些规范配置与权利人是否享有期待权并无关系,期待权纯粹是嫁接其上的学理概念。就处分保护而言,其仍是移植域外民法中条件未决规则的本来后果。实际上,在完善附条件法律行为制度的视域下,...
最高检发布第二批检察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最高检第六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该批典型案例充分彰显民事检察监督在民法典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质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批典型案例共有十一件,分别是民商事案件自由裁量权类案监督案,冯某与李某赠与合同纠纷抗诉案,芮某浩诉崔某峰、曲某凤民间借贷纠纷抗诉案,大连某航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与朱某、侯...
陈兴良: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司法规则——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双重考察
具体来说,一个行为如果被认定为刑事诈骗,则不可能是民事欺诈;反之亦然。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诈骗和民事欺诈的区分是一个相当疑难的问题,而且在诉讼过程中也往往涉及刑民两种诉讼的转换。例如,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认定刑事诈骗不能成立,则被害人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相反,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发现其行为具有构成刑事诈骗的嫌疑...
《最高法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新闻发布会...
一、修改《民事证据规定》的背景和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实施,迄今已近十八年,审判实践中有关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适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其间,经历2007年、2012年、2017年民事诉讼法三次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物质损失应该如何理解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上海市检)第四检察部主任胡春健表示,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该有实践的重要意义,在审慎征得权利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一并解决赔偿等问题。上海市检三分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孙秀丽认为,鉴于知识产权较强的私权属性以及权利救济途径的多元化,建议谨慎探索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
关于新《民事证据规定》理解和适用的若干问题
自认不是证据,而是举证责任的例外情形,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结果,也是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对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节约诉讼成本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第八条对自认作出规定,2015年《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二条规定了自认的基本内容及其除外情形。《修改决定》在《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二...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发布(附全文)
一、修改《民事证据规定》的背景和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实施,迄今已近十八年,审判实践中有关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适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其间,经历2007年、2012年、2017年民事诉讼法三次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民事案件举证质证技巧、实务要点、注意事项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即当事人应当对自己主张的事实加以证明;当案件事实在诉讼中真伪不明时,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承担败诉后果的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