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汉黄河水患频发?汉武帝又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汉武帝时的瓠子决口,使黄河改道淮河入海,长达二十多年。直到20年后,汉武帝动员全国人民堵住决口,黄河才再次经魏郡县、清河入海。二、西汉黄河水患的形成原因西汉时期的黄河水患,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既有恶劣气候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推动。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黄河之所以会频繁决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黄河在中...
温暖的汉代,农为国本
有关西夏的温暖,还可以从黄河决口及其治理得到佐证。黄河自周定王五年(前602)发生有记载的第一次改道后,尽管决口千余次,改道20余次,但重大的改道共有6次,其中两次发生在汉代,一次是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一次是新莽期间。武帝之前文帝期间已有河患,武帝时的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河水冲向东南,经巨...
烟锁柳丝长 御沟澄碧水|淮南市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有的决口是人为造成的,如后梁末年,为了防御晋军从下游渡河进攻汴州,将酸枣县(今河南延津)境内的黄河掘堤开口,“引河水东注,至于郓、濮”,“自是民罹水患”,“大河频决,漂荡人户,妨废农桑”。预防和治理黄河水患虽刻不容缓,但因战争及财力所限,五代各朝对黄河的治理大都采取防堵的方式,工程规模不大,只是...
竹笼络石 竹笥盛肉
“汉成帝时,瓠子河决,王延世塞之,用此法也,《汉书》所谓下淇园之竹以为楗。”此句原出《史记》,被《汉书》照样抄袭;若借《元和郡县志》的话来表达,就是“破竹为笼”的意思。王延世做的竹笼长四丈、大九围,里面盛满小石头,要用两条船拖载,才能最终投放到黄河决口处。这种笼石作堰的古法,深得四川布政...
水文化|《史记·河渠书》:开中国水利史之先河
当时东郡的百姓多以柴草为燃料,所以地面上的柴草不多,于是汉武帝便下令砍伐淇园的竹子以编制堵塞决口的竹笼。汉武帝亲眼看到了黄河决口的情景,伤悼20多年的堵口没有成功,作《瓠子歌》以纪念这次的堵口。各地大兴水利和司马迁的水利考察。这部分记载了自“瓠子堵口”后各地重视水利的情况:各地纷纷开渠灌溉,朔方...
【美丽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贡献
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黄河发生特大水灾,令人意外的是,如此迅猛的水灾居然被一个来自四川资阳的河堤使者王延世给解决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他因早年曾观摩过都江堰的河工技术,便用“竹笼长4丈,大9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仅用了36天,就修复了黄河决口的河堤。为此,汉成帝将复堤之年改为河平元年。今天,都江堰...
读城| 试论黄泛平原古城的环形护城堤
有学者统计,明代黄河决口和改道达四百五十六次,其中较大的改道即有七次,大多发生在河南和山东,特别是开封府和兖州府境内[12]。有明一代,治理黄河始终以保漕运为首要目标,由此决定治河方策以及维持哪条河道??河堤的布局和重点治理区域等重要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黄河决溢的区域和波及的城市。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王星光 冯乐辉:河堤谒者与汉代黄河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
居延汉简中所记贝丘、厝、鄃等沿河县划入清河郡的内容以及汉元帝改清河国为郡、贝丘成为清河都尉治所等现象,可见西汉后期治河形势的变化引起了清河郡都尉河务职能的强化。冯逡任职清河郡都尉时,积极为治河修堤建言献策,“为都尉时,言河堤方略,在《沟洫志》”。东郡太守王尊在黄河决口后身先士卒,舍身护堤,感召...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中国数字科技馆
西汉前期,黄河屡次决口,造成严重水灾。元光三年(公元前132),灾情严重,汉武帝派人去堵塞,没有成功。黄河瓠子决口后,每年均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汉武帝派人率兵数万堵塞瓠子决口,并亲临黄河决口处指挥堵口,取得成功。汉武帝作《瓠子歌》,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