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神经细胞极性维持的分子结构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在此研究中,王朝教授研究组通过体外生化实验确定了Ankyrin-G与细胞内重要分子马达Dynein复合物的调控蛋白Ndel1的直接相互作用,并利用ITC进行了定量的结合能力检测,通过系统性的比较两个蛋白间结合的解离常数,在生化层面对复合物的组装进行了系统分析。随后他们发现Ankyrin-G的同源蛋白Ankyrin-B也能以一个与Ndel1形成复合...
科学家构建环境响应型自组装蛋白质球支架,为构建智能化细胞工厂...
后来,他们推测可能是由于光相应蛋白自身解离常数的局限性,或者是由于蛋白质球对于光响应原件的位阻效应。随后,他们在阅读大量文献之后,选择了多种光响应蛋白进行尝试,并针对光响应蛋白与自组装蛋白分子的融合策略进行优化。最终,终于获得了可以响应光信号的自组装蛋白质球支架。日前,相关论文以《利用刺激响应蛋白笼进...
中科院1区-if27+: 旋覆花内酯靶向E2泛素结合酶UbcH5c抑制胰腺癌...
如图2e和f所示,我们观察到DHPO与UbcH5c蛋白的相互作用,平衡解离常数(KD)为3.75×10-5m。在Panc1和SW1990细胞中,细胞热位移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HPO-UbcH5c的结合。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UbcH5c在较低的温度下表达,随着温度的升高,UbcH5c表达消失。然而,加入DHPO后,在50℃时出现了一条较强的U...
英国Cresset公司专栏报道并高度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代药物研发...
体外结合试验结果显示,SlitPBP1的E97N突变体蛋白(SlitPBP1E97N)的DeltaM亲和度显著高于野生型SlitPBP1的,对应的解离常数(Kd)从21.77±1.41μM降低至1.07±0.36μM。该团队重新评估了SlitPBP1E97N-DeltaM体系中各残基的能量贡献,发现其中Asp106(D106)的不利能量贡献超过了阈值(1.00kcal/mol...
关于内参蛋白Actin,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鬼笔环肽的非特异性结合几乎可忽略,染色和未染色区域的差异极其明显。此外,还有上文提到的,鬼笔环肽使得肌动蛋白聚合CC值降至1μg/ml,可用作一种聚合增强剂,产生的复合物高度稳定(解离常数约3×10–8M),能够抑制细胞松弛素、碘化钾和温度上升引起的去聚合和去组装活性。
Advanced Science:免疫检查点LAG-3竟是tau蛋白种子传播的载体!
在接下来的细胞表面结合测定中,研究人员发现,Lag-3可以与生物素标记的tauPFF结合(解离常数KD=158nm),而不是与生物素标记的tau单体形式结合(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进一步,研究人员通过比较,野生型小鼠正常神经元和缺乏Lag-3的野生型小鼠神经元与生物素标记的tauPFF之间的KD差异得出,神经元中Lag-3可以与生物素标记的tauPFF特异性...
中药单体靶点筛选新技术 | Phytomed揭示雷公藤红素靶向YY1和HMCES...
除了通过靶向HSP90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之外,雷公藤红素还可以通过靶向YY1和HMCES蛋白影响DNA损伤反应过程,从而导致DNA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摘要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系统地研究雷公藤红素在K562T315I细胞中的分子MoA。为了鉴定雷公藤红素的靶蛋白,我们进行了质谱耦联细胞热位移实验(MS-...
王磊/王志珍:蛋白质氧化折叠保真性及内质网氧化还原稳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磊研究员(通讯作者)和王志珍院士共同在Cell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TrendsinBiochemicalScience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Oxidativeproteinfoldingfidelityandredoxtasisintheendoplasmicreticulum”的综述,全面地总结了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的蛋白质氧化折叠机制,重点阐述了维持蛋白质...
新方法!实时动态单分子蛋白质测序
这些数值反映了识别器与不同的NAA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解离常数以及结合亲和力的差异造成的。为了扩展可能识别的NAA系列,作者们进一步研究了的N端规则通路蛋白获得新识别器的可能行。通过对不同的ClpS家族蛋白的综合筛选,作者们发现了一组来自phylumPlanctomycetes细菌的ClpS蛋白,能够与亮氨酸(L)、异亮氨酸(I)以及...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即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空间结构的测定。重点:氨基酸的分类及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和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难点: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这也是众多研究者花费多年才解决的难题,我们只需弄清楚其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