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袁枚的一首小诗为何突然就火了?
与蒲松龄借书抒愤和《聊斋志异》的“托鬼言志”不同,袁枚虽仕途不甚顺利,但是他一生生活无忧,对人间冷暖的体察感悟自然多是闲情、温情,而非悲情,袁枚在《子不语》的序言中说:“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度曲、樗蒲,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
《夜谭随录》:另一种“聊斋”
于酒觞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说狐,稍涉匪夷,辄为记载,日久成帙,聊以自娱……虽然妄言妄听而即妄录之,是亦怪也。即《夜谭随录》,所谓为志怪之书也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是和邦额的想法,他能积累四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写下这部鸿篇巨著,显然并非只是为了记录那些怪异之事,毕竟连他自己都承认“未尝遇怪...
葛永海:小说地图视角下的“南袁北纪”|江南|袁枚|纪晓岚|子不语|...
袁枚在《答赵味辛》中自言:“拙刻《新齐谐》,妄言妄听,一时游戏,故不录作者姓名,无暇校勘,谰言误字,不一而足,乞示知以便改正。”在具体叙述方面,小说对各大空间元素的灵活书写主要体现在地名方位上,很少对某城名称或史实追根溯源,“某村”“某城”“某处”等宽泛性的指称极为多见。如《梦中破案》中称:“...
李孝悌:袁枚和18世纪的私密空间
在《子不语》的序中,袁枚对写作这些作品的旨趣有简单的交代:“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应曲、樗蒱,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袁枚生平是否像他自己所形容的那么“寡嗜好”,当然可以讨论。同样的,《子不语》中收集的故事,是否全是妄言妄...
“残疾”与阈限生命:清代志怪小说中的盲聋叙事
在《子不语》卷首,他写到:“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虽然袁枚将收集志怪故事看做是忙碌行政生活中的偷闲和逃避,但他故事中形形色色的官场生态呼之欲出,映射着他为官多年遇到的各层同僚、上级和下属——这些原材料是蒲松龄的生活中不曾拥有的。
谈狐说鬼,这本书媲美《聊斋志异》
袁枚性格豁达,他“程朱席上懒勾留”而喜好山水之游,乐交天下好友(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他的《子不语》之类的著述,很多为“文史”外寻求“娱乐”的结果。正如袁氏自序所言,这是他从事文史之余,“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以自娱。袁枚的俗世关怀,通过建构“子不语”世界而得到有力的表现。文学生态中的诸神谱系,几近于...
新旧世界的夹缝:林纾在1919
这一年,北京上海的市民读者打开《小说月报》第十卷,会发现每一期开篇依然都是他们熟悉的林琴南:起初有从西方歌剧情节编译的《泰西古剧》,之后又加进来一部西方中世纪故事集《妄言妄听》。还出现过一部中短篇的哈葛德《豪士述猎》,讲述的还是英国人在黑非洲的冒险经历。这种风光的气势已经维持不了太久了,下...
王东杰:寻索中国文化的“另类活力”
王东杰:寻索中国文化的“另类活力”中国人是否过于在意实境而缺乏奇丽的幻想?当然不是。从《楚辞》到《聊斋》,反证比比皆是,更不要说那些酒前灯下妄言妄听的奇闻异论了。这些书面的和口说的文本,性质、体裁各不相同,文化地位更是相去悬远,有些早被奉为高文典册,登堂入室;有些仍被看成街谈稗说,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