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自愿出塞,决定远嫁匈奴。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时,发现她“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后汉书·南匈奴传》),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汉元帝见到王昭君比画上的像要美上千倍,但皇帝金口玉言,不能反悔,只好让王昭君和呼韩邪结婚了...
胡中行:王昭君与和番的女人们
于是,“千古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便成了王昭君的基调。应该说,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但是也有异腔别调,比如元朝的马致远,就是写“枯藤老树昏鸦”的那一位,大概同情王昭君过了头,不能忍受心仪的美女远嫁异邦,所以写了杂剧《汉宫秋》,让她在汉番交界的界河里投水而死,保持了冰清玉洁。这种写法太离谱,...
昭君出塞后的过得怎样?老公死后还要嫁给儿子和侄子!含恨而死
又是同样的历史,王昭君又被迫嫁给了自己的侄子,但这个侄子其实年纪跟王昭君一样大了。昭君入塞,换来了五十年的和平,最后匈奴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
王昭君自愿请行和亲之说或来自民间传说,其以青春维护了汉匈安宁
《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的昭君自愿请行之说,可能是该书作者范晔根据民间传说写入的,其可信程度自然不如《汉书》,但从《后汉书》后,昭君自请出塞或因人们的主观想法而慢慢变成了所谓“史实”,这是很荒诞的。而且汉元帝也并没封王昭君为“明妃”,这是晋代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君”或“明妃”。王嫱入...
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夫死从子,最终怀恨病逝
王昭君的个人经历,更是这种政策悲剧性的体现。她被迫离开故国,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她的个人命运和情感需求被彻底置于政治利益之下,成为了一枚政治棋子。王昭君的人生困境与个人牺牲从农家女到入宫为妃,再到远嫁异国,王昭君的一生充满了剧烈的转折和深刻的悲剧。据《汉书》记载,王昭君初入宫时,因不肯...
绝世美女昭君为什么出塞?画师毛延寿成替罪羔羊,原因太震憾
他们认为王昭君出塞,是由于汉元帝的命令,而非她个人的意愿(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这个说法的根据是在《汉书.元帝传》和《汉书.匈奴传》中,并没有记载王昭君自请出塞,只记载了汉元帝把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这两部书的成书时间比《后汉书.南匈奴传》要早300多年,可信的程度应该更大。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怎样对待她?莫高窟一处壁画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关于王昭君的长相和人生经历,《汉书》中只有极少的记载,没有详细描述她的真实形象和生平。在汉元帝时期,由于匈奴内部分裂和多年的战乱,匈奴已经无力再与汉朝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为了维持和平,匈奴单于开始采取迎合汉朝的和亲政策,通过和亲来维持和平。为了巩固在匈奴内部的统治地位,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时期就表示归降...
文化之脉 成语之都丨邯郸民族团结主题园“成语典故同心圆”景观
“昭君出塞”指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予已向汉朝称臣归附的匈奴首领呼韩邪为皇后的著名历史故事。这个典故出自《汉书·匈奴列传下》:“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驩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
王运熙:略谈乐府诗的曲名本事与思想内容的关系
如相和歌辞中的《王昭君》《王子乔》《燕歌行》《从军行》《相逢行》《蜀道难》等曲,清商曲辞中的《懊侬歌》《春江花月夜》《乌夜啼》《估客乐》《襄阳乐》等曲,杂曲歌辞中的《悲哉行》《妾薄命》《长相思》《行路难》等曲,现存歌辞内容大抵都和曲名相吻合,例如《王昭君》咏昭君故事,《从军行》写从军征战...
为何匈奴抓到汉人不杀,还赏赐本族女人做老婆?如今才知手段高明
王昭君嫁到匈奴时并非孤身一人,她手下的和亲随从也不是寂寂无名之辈。然而,最令匈奴人珍视的,还是王昭君所带来的“嫁妆”。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公元前33年(竟宁元年),昭君出嫁:“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其中,“黄龙时”是指公元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