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扇”这把扇子上写的内容是什么?|天下|天地|道者|善者|其德|...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覆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
孙过庭《书谱》白话译文|草书|隶书|楷书|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家|...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
伴读|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劝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真正区别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层次段位。有的人,让你觉得相见恨晚;有的人,让你觉得对牛弹琴。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缘分;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报应。其实归根究底,是你们境界不同,层次各异。层次不同...
老子名言一百句,道法自然妙无穷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
马王堆帛书 老子《道德经》和 郭店楚墓竹简 老子《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甲本5组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螝蠆虫蛇弗蠚,攫鸟猛兽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呼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
上士闻道 勤而习之
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依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对ISO9000族标准之道“大笑之”者虽有,但不多,此为“下士”,可以不必理会;更多的企业则处于“若存若亡”状态,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只能算作“中士”;而真正“勤而习之”,成绩显著的“上士”企业并不...
《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
《老子》第41章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小知对应着下士,下士对道的大笑衬托了道本身的平常与质朴,正如《老子》第35章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小知之“笑”意味着自身对道的远离,这一远离从另一方面...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四)闻道
关于“存”与“亡”,高亨云:“留于心之谓存,去于心之谓亡”,故“若存若亡”的意译应为:对“得一”之道也有感悟,也有敬畏之心,但身体力行上时而存,时而忘,不能坚持如一。本义求真: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
故事:武当山的道士说,神农架深处住着一位600多岁的老道长
但是要继续向上提升,就必须要靠师父的指导了。按照道家修行人的说法,功夫到了一定的层次,自然而然就会遇到一位师父,听上去好像很玄,但修道之事,本身就不是热闹场中之人所能测度的。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诗歌会领着漂泊的人,脱离殊风异俗的他乡
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人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南京距绍兴水路也不过七八百里,在少年鲁迅的念中却有万里之遥。为何要如此放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