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胃底腺息肉不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医生:这是种好现象
存在胃底腺息肉不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医生:这是种好现象通过健身、蒸桑拿,真的可以降低身体的炎症吗?格桑花开#中国好医生好护士家庭急救小课堂发现蜱虫叮咬?快速自救法,守护全家安全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是多少岁?治疗脂肪肝中医疗法针对性强效果好羊水破了怎么办?超实用急救步骤,为新手爸妈保驾护航...
做胃镜发现,炎性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样息肉,会癌变吗
一般而言,对于炎性增生性息肉,应取活组织检查,直径大于1厘米者应予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如发现上皮内瘤变者应密切随访,至少半年复查一次胃镜,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在确认幽门螺杆菌根除后3~6个月进行内镜随访评价,对于广泛肠上皮化生者应考虑长期随访。对于胃底腺息肉,应取活组织检查,直径大于1厘米者应予完整切除...
胃息肉是怎么形成的?8大原因不可不防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胃息肉虽多为良性病变,但少数也有恶变的可能,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上述诱发胃息肉的因素。如发现胃息肉,应及时就医处理,并定期复查,防止息肉复发或恶变。
长期服用强力抑酸剂导致胃息肉,怎么办?
胃底腺息肉患者通常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多在胃镜检查中被偶然发现,息肉大多单发,直径<0.5cm,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除了明显的息肉外观,在胃镜下也可观察到多发性白色扁平状病变、鹅卵石样黏膜和黑点等特征。研究发现,长期应用(12个月以上)质子泵抑制剂患胃底腺息肉的风险比未长期应用的患者风...
男子肠道200多个息肉,密密麻麻似“溶洞”!
需要提醒的是,肠息肉并不是一切了之、万事大吉的,肠道内环境没有改变,即便是切除了,也有复发的可能,需按医嘱定期复查。胃息肉:直径大于2cm要切除胃息肉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包括基因遗传、胃黏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以及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会癌变的胃息肉,切还是不切?
定期复查胃镜内镜目前可作为消化科疾病诊断“金标准”,胃镜下可以最直观地观察并处理病灶,建议定期复查胃镜,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02PPI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长期使用PPI会导致组织病理学改变,例如壁细胞突起进入腺腔、胃底腺囊性扩张等,特别是服用时间>1年的,会使胃息肉发生率大大增加。
一文了解胃息肉
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前者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但近年来的报道显示,有个别癌变病例)。后者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
胃胀、反酸做了个胃镜,30岁女子胃里长了60余枚息肉!哪些息肉会癌变?
3、腺瘤性息肉为良性上皮性肿瘤,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建议切除,并术后定期复查。大多数的胃息肉为癌变风险较低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风险较高的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较少。且癌变与息肉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及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状态有关。长了息肉自己未必感觉得到...
发现这种常见胃息肉不要惊慌,说明胃“很安全”
“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以胃底和胃体处最多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医生贾天旭介绍,临床上胃底腺息肉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征型胃底腺息肉,见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卓-艾综合征及Gardner综合征等疾病;另一种是散发型胃底腺...
胃息肉是不是胃癌先兆?应不应该切?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
腺瘤性息肉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最好进行内镜下切除,并建议术后定期做胃镜复查,监测时间3~5年。腺瘤性息肉在胃息肉所占比例较低,大多数胃息肉是癌变风险比较低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且部分息肉可能在治疗胃炎或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自己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