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冯骥才作品春日朗诵会在宁波慈城举办
朗诵会的开篇,是从1992年,50岁的冯骥才第一次回宁波,并成功举办了“敬乡画展”说起。32年前的春天,在得知月湖边的贺秘监祠因修缮资金短缺的原因面临拆除后,冯骥才便决定摘下画展上的部分画作,卖画筹钱,帮助贺秘监祠“渡过难关”。他曾说,“我做这些没有任何功利心,就是因为热爱,因为是我老家的东西。”也正...
非遗里的龙年|滩头年画①:从一棵竹到一幅画,小镇的精致生活
“一幅年画只值几十块钱,却是我们地方特色,所以政府部门每年采购一些,应该也不算送礼。”周碧平说。为乡村振兴,隆回县将滩头镇纳入了一条“沐仙湖生态旅游文化园、滩头年画传习馆、手工抄纸坊”的旅游线路。在滩头镇,县里从国家发改委争取了640万元,县里配套了部分资金,建设了一座投资800多万元的“年画传习...
新华文摘|王犁:1960年至1966年的林风眠与傅雷
大概一平尺见方小画平时不太画,偶尔随画随送朋友,要卖大概30—50元每张。1962年3月27日(香港)《大公报》第3版报道《由中艺公司主办林风眠画展热闹》:“香港大会堂八楼展览厅,昨日起有一个林风眠绘画展览会,共展出作品三十幅。昨日为展出的第一天,到昨晚已被订去十幅。”1962年3月29日(香港)《大公报》第5版...
对话左汉中:年画没有萎靡之气,传承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
那时正是滩头年画最萧条的时候,整个镇上一家作坊都没有。有一家作坊,他却在卖汽酒。那个版子就堆在那里,老板说,你要你就拿走,2000块钱。我当时根本拿不出2000块钱。后来被人家买走了。滩头年画恢复后,重新刻版,现在大部分是新版新印。1982年我见到了几个很有名的艺人,刻版艺人高福昌,他的徒弟刘宝南...
迎年画春-光明日报-光明网
????新中国成立后,朴素的绵竹年画艺人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传承和挖掘绵竹木版年画的技艺,他们诚恳的付出使绵竹年画再度穿越重重山,叠叠水,芬芳千里,还被著名作家冯骥才称为“土中大艺术,纸上剑南春”。画春????绵竹年画成就了不少农民画家,如何青山、姚春云、张先富、陈兴才、李方福等,其中陈兴才堪称代表。
“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冯骥才谈春节申遗成功
但近几年,他反倒放下心来了(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冯骥才说,从腊八到之后的忙年,再到元宵,春节的一整套民俗基本都还在,只不过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民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比如拜年,从过去的登门拜年变成后来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到现在又出现了微信拜年、短视频拜年。此外,张贴年画的或许少了,但“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都要贴...
冯骥才《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作家为自己的小小说画插画
此外,冯骥才也为本书绘制了20余幅彩墨插图,全新塑造了“苏七块”“刷子李”“蓝眼”“酒婆”等人物形象。彩墨插图2018年,《俗世奇人》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组委会的授奖词写道:“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回到传奇志异的小说传统,回到地方性知识和风俗,于奇人异事中见出意趣情怀,于旧日风物中寄托眷恋和感叹。
《天生我才:冯骥才传》出版
本报讯(记者仇宇浩)日前,首部呈现冯骥才八十载人生传奇的传记《天生我才:冯骥才传》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资深媒体人、作家杜仲华撰写,从探寻冯氏家族根脉开篇,以“梦想起飞的年代”“苦难是一笔财富”“用文学抚摸伤痕”“文学激流中的‘弄潮儿’”“把老城留在画页中”等12个篇章,艺术再现了当代著名...
冯骥才和儿子的相处之道: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
冯骥才学画画出身,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197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义和拳》,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拿到稿费的作家。当时他说:“写作绝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使命。”冯骥才认为作家背负的使命,就是记录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帮助人们认识并热爱生活。那时,冯骥才每天都收到无数读者来信,再累再忙,他都会看每封信...
别样风情 亦文亦画 读冯骥才《文雄画杰》
在《文雄画杰》一书中,亦文亦画的冯骥才记录与自己有交情往来的“文雄”,亦回忆因缘际会中与自己结识的“画杰”,更“用画家的眼睛看作家,用作家的心灵感知画家”,对兼写带画的艺术家保留了一份独特的偏爱。他以作家的情感和画家的笔触,从艺术家的性格、气质、命运、家庭、生活乃至习惯、嗜好种种细节与小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