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撒贝宁穿越时空带领大儒郑玄在尼山圣境目睹...
《礼记》共四十九篇,书中记载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又意味隽永,不只让我们了解到先贤思想,也使我们得以鉴古知今,从中汲取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因此,我们个人的修身养性、人际交往、国家典制,乃至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都属于‘礼’的范畴”。明礼,渐成生活方式礼,时为大这是华夏文明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独...
“神仙综艺”《典籍里的中国》央视热播 关于中国典籍你需要了解的...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讲的是《尚书》,“百岁老人”伏生一生舍命护《书》、讲《书》、传《书》的故事催人泪下。《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格物明理著本草,济世寿民佑苍生——观《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
《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以李时珍的一生为主线,为我们生动演绎了李时珍是如何不畏“从医难”、“著书难”、“出书难”,剧中少年、青年、中年不同阶段的李时珍始终铭记自己对父亲李言闻许下“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承诺,心定志坚、逆流而上完成《本草纲目》的编撰工作,以及《本草纲目》惠及后世的故事。其...
[习近平最新用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今天的《习近平最新用典》,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解读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刁莹马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中国许多高校的校园里,教学楼都有一个...
「好书推荐」研读《大学》有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研读《大学》有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好书推荐★★★《大学》为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为孔子的学生曾参所整理成文,但后世学者多认为《经一章》为孔门弟子对孔子原话的记录。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云:“《大学》是‘外有以及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祥者也...
咬文嚼字之“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今文译之“大学的道理”(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此译譬如嚼饭哺人,尽失本味,又如隔靴搔痒,难解义蕴,余不喜。或文言释之,虽费玩索之功,然亦可凝其神智,而浚其深慧。是故翻圣贤之典籍,寻古今之章句,窥先圣之大义,以求相悦之解。题虽谓咬文嚼字之“大学之道”,然余非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乃拾人牙慧,串词成句...
青岛高校校训盘点 多出自古籍"德""学"受青睐
记者在浏览岛城各高校校训时发现,这些校训中的词语多出自国学典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明德”、“博学”、“弘毅”等。比如,青岛大学校训中的“明德”出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语出《论语》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在希望大学中人能够明辨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为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为孔子的学生曾参所整理成文,但后世学者多认为《经一章》为孔门弟子对孔子原话的记录。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云:“《大学》是‘外有以及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祥者也’”,他还进一步将《大学》概括为“...
大学精读|第一讲 明德、修身是儒家成人教育的根本
我们先来读《大学》中经的部分,全文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一流大学既要“至真”也要“至善”
一流大学之道:止于至善还是止于至真?一流大学的价值危机并非今天才出现,而是随着以现代大学之母德国柏林大学为标志的现代大学产生之日便与之俱来。自洪堡以降,科学研究毫无疑问占据大学的核心地位,传统大学的价值教育和德性教化职能逐渐式微,以致在柏林大学创立40多年后英国的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如此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