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知青岁月·畅游彩虹张掖】《上海知青支援张掖文教建设口述...
为进一步配合甘肃省招生组的工作,上海市劳动局也于1956年2月专门主持召开了“上海知识青年参加甘肃文教建设动员大会”,上海各区委、区政府也组织召开宣传动员会,动员知识青年积极支援甘肃文教事业。在党中央“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怀着“把一切献给党”“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满...
知青往事:多年后重返西双版纳,他才知道那里有他的亲骨肉
知青岁月:多年后得知自己有一个亲生女儿,他却高兴不起来潘承斌老师是一位支边老知青,他曾在云南西双版纳支援边疆建设生活了十年,为边疆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发展也奉献了青春和汗水,西双版纳是他们一代支边人终生难忘的地方。今年(2024年)端午节过后,潘承斌老师和几名要好的同学再次来到了令他们魂...
走出大山的兴安人丨追忆知青岁月 重温昔日情怀
曾经支援边疆的青涩少年,在恶劣环境的历练下拔节生长,培养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虽历尽千帆,但风采依旧,已然挺立于时代潮头,创造了非凡成就。返城后,知青们没有忘记“第二故乡”,为大兴安岭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鼎力支持。"往事犹在眼前,我是1969年第一批去呼玛的,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突破生命的禁区...
1968年,毛主席为何让知青上山下乡,如今才明白他的深谋远虑
于是从1955年到1957年之间,全国各个省市先后组织了将近四万名学子们,前去支援边疆和农村建设,有力调节配置城乡劳动力。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便再次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也是毛主席的指示,让一代年轻人的生命不至于被荒废,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纷纷响应了毛...
知青夫妇,女儿留守成永恒心殇,辛勤垦荒回归故里!
那些过往的日子,如电影般在他心中回放,尤其是云南支边的日子,历历在目,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1971年春天的记忆,如诗如画。刘国明与李春华,两位青春洋溢的高中生,告别重庆,踏上支援边疆的征途。他们在西双版纳的橄榄坝农场,用汗水浇筑梦想,稚嫩双手磨砺出坚韧。砍坝烧荒,种橡树,那是他们青春的试炼,也是国家...
留守新疆的上海知青:我有两个家,一个在新疆,一个是故乡大上海
在新疆阿克苏市,生活着一位年过七旬的上海老大姐,这位大姐姓沈,叫沈敏慧,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来新疆支援边疆建设的老知青,已经在新疆生活了近六十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沈敏慧大姐说,她是1964来新疆的。1964年夏天,他们一大帮初中同学胸戴大红花,在亲人和欢送人群的簇拥下,坐上了几辆前来接送的大客车。大客车在外滩和几条繁华街...
时代之音④|知青陈福娟:在边疆奉献青春年华,我无愧祖国
陈福娟珍藏的有自家报道的《人民日报》复印件。冯锐图陈福娟:在边疆奉献青春年华,我无愧祖国1964年援疆知识青年,新疆阿克苏农一师三团新星幼儿园退休职工1979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对支援边疆、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的家长陈文俊的采访报道。这篇报道的版面被复印下来,珍藏在陈文俊儿女家中。在陈家四子...
上海“老知青”难忘塔里木万里赴新疆捐文物(图)
回到上海不久,《放歌阿拉尔》大型画册即出版发行。该画册记录了上海知青支援边疆建设如火如荼的岁月、阿拉尔改革发展的沧桑巨变。图为第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的上海知青馆。田慧雯摄此次,何百成捐赠的正是《浦江人·塔河情》文艺演出时订制的团旗、马甲、胸牌,将走进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上海支青...
文史博览丨难忘的岁月——我的知青生活记忆
学习内容主要是毛主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最高指示,也学习董加耕、邢燕子回乡建设新农村和上海等大城市学生到新疆兵团支援边疆建设的先进事迹。当时,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才刚刚开始不久,基本上是采取自愿原则。平武县组建了前锋林场,城关镇的领导希望本地青年向模范人物学习,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去广阔的天地炼红心,...
知青“兵妈妈”的边防情缘
过去25个年头,我去过新疆边防地区18次,先后为近90名立功和考上军校的战士颁发成才奖,为驻守在边关的连队送去电脑、健身设备、课桌椅等文体器材。我是如何走上这条拥军之路的?这还得从我的知青岁月说起。1966年夏,不满16周岁的我瞒着父母报名支援边疆。从那以后,我把自己宝贵的13年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那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