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化|云冈石窟:一眼千年,再续传奇
在云冈研究院图书馆内,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静静地陈列着。这部历时近7年编撰完成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云冈石窟所有洞窟雕刻,深入地研究了云冈石窟蕴藏的文化融合内涵,代表着“云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标志着“云冈学”正式确立。“‘云冈学’的核心内容,当然是对云冈石窟本体的保护研究,但云冈石窟的影响则...
山西原副省长回忆“云冈风波”:“单霁翔雷霆震怒,耿彦波凌晨4点...
“云冈石窟的岩体极为脆弱,最怕水,尤其怕干湿交替,一吸收一蒸发,岩体就容易剥落”,中国文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认为,这么大面积的人工湖,而且离石窟这么近,造成整个小环境的改变,对石窟将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时任大同市文物局局长高东森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正因为大同十分干燥,且空气中浮尘较多,挖掘一个人工湖...
云冈石窟:一眼千年,再续传奇
这部历时近7年编撰完成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云冈石窟所有洞窟雕刻,深入地研究了云冈石窟蕴藏的文化融合内涵,代表着“云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标志着“云冈学”正式确立。“‘云冈学’的核心内容,当然是对云冈石窟本体的保护研究,但云冈石窟的影响则不仅仅是一个云冈的问题,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也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守护千年瑰宝 贡献青春力量(青春派)
“做学术最重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吴娇感慨道,那段做讲解员的经历,开启了她在云冈石窟的学术之路,也引发了她对经典著作的重视。与学校里不一样,研究者一定要知道一个问题该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研究云冈石窟不能仅仅从石窟里找答案,还需要具备发散思维。吴娇笑着说,游客的问题,让她知道有那么多人关心这...
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专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
01山西云冈石窟成为网红打卡点,引发公众对中式审美的热衷。0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表示,艺术和文化传播是润物细无声的,中式审美走红是应有之义。03然而,云冈石窟等文物面临游客数量暴增带来的压力,杭侃表示已采取限流、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应对。
夜读| 山西行,感慨林徽因
在山西期间,无论穿梭于田野乡间,还是参观云冈石窟等处建筑文物,我都不能不经常想起林徽因,当然还有梁思成——感喟他们的道德文章、绝代才华;感慨他们的士子风骨、人格魅力;当然,也感动于他们筚路蓝缕、开拓新时代学术的那种精神和勇气!其实在上世纪30、40年代,并不仅只有林微因、梁思成(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如果从“文艺复兴”角度看,事实...
云冈石窟中的光影匠人
例如位于云冈石窟中央地区的第5窟到第13窟,明末清初时期浓郁的补彩。黑白照片,或许才能更好地定格住令长广敏雄在日记中发出的那种感慨:“雕刻优美的主要因素不是以表面的色彩来表现。只有岩石的本来面目才是雕刻的生命力所在。”第1窟,塔柱,东面,北面,1938年至1944年羽馆易...
专家论道“云冈学” :探寻云冈石窟的世界意义
82岁高龄的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云冈石窟了,用他的话说,“第N次了。”从1968年第一次来云冈石窟,到后来无数次地踏上这片土地,温玉成感慨,云冈石窟的变化非常大。“这些年云冈石窟各方面都在提高,学术界对云冈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格物案例 | 云冈石窟为历史文脉留下时代印记
高肉髻,面相方圆,双耳垂肩,广额丰颐,高鼻深目,面容饱满圆润……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主佛高13.7米,人站在下面只能欣赏到大概轮廓,很多细节无法看清楚。而如今,在云冈石窟博物馆内却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原比例复制的佛头,让人不得不感慨3D技术的神奇。复制的佛头高5米,宽3.7米,共...
云冈石窟:“云”端行走,“云”游世界
“云冈石窟的庄严伟大是我们所不能想象得出的。”1935年,著名作家郑振铎在《云冈》中感慨,“必须到了那个地方,流连徘徊了几天、几月,才能够给你以一个大略的美丽的轮廓。你不能草草的浮光掠影的跑着走着的看。你得仔细的去欣赏。”2020年的今天,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