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影像之路:文学的精髓 时代的新意
《龙须沟》的故事是老舍亲自“跑”出来的,1949年老舍回国后,周恩来总理鼓励他多为人民写作,多写写北京的巨大变化。于是,老舍“抓住臭沟不放”,实地采访搜集素材,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龙须沟》的话剧剧本,通过新旧时代龙须沟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人民政府修沟之举。老舍也因此在当年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首度授予...
老舍剧场微影评 |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相对的真实与相对真实的...
在老舍剧场观看《永安镇故事集》时,现场观众时有笑声,展现出对影片讲述的戏中戏偶有的会意与共鸣,终场伴随音乐的徘徊,则是对戏中戏丰富隐喻有种泛起涟漪后的深思和回味。这种生活的涟漪,首先来自影片的剧情本身。该电影讲述了一个电影剧组入驻小镇拍电影时引发的几个故事。影片分为三个章节——《独自等待》《看...
游历欧美、走访南洋,老舍为何自称“世界人”?
自20世纪40年代起,老舍的作品便跨越国界,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多次掀起“老舍热”。其创作的《茶馆》等作品更是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改编为舞台剧、话剧,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法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认为,老舍是时代的表现者,在他身上最有力也最真诚地表达了“东方和西方相遇的必...
苏剧电影《国鼎魂》获最佳戏曲电影奖;《正红旗下》将登陆苏州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62年的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以《小井胡同》等充满京味儿的戏剧闻名遐迩的著名编剧李龙云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改编与续写,使其成为一部完整的戏剧剧本。两位文学大家在这部作品中实现了“神交”,还原出一个具有时代印记的北京城。全剧以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形式呈现,如一幅历史长卷般徐徐展开...
东西问丨刘琳:从东方到西方,老舍《茶馆》为何魅力长存?
老舍先生像。吴岳摄其次,老舍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有节奏感。前半生不间断的小说创作使他的语言功力日趋深厚,到创作《茶馆》时,他更是轻松几笔,赋予每个人物洗练、传神的语言。从《龙须沟》开始,北京人艺的演员们就得益于老舍笔下人物的影响和滋养,在二度创作中又有更适合舞台演出的加工和运用,角色的塑造更...
《老舍五则》2024版全新登台
北京电影学院师生同台实践创作此次《老舍五则》2024版排演,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演员王劲松担任主演(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因《没事偷着乐》《孙武》《赵氏孤儿》《第三军团》等影视作品被大家熟知的王劲松,对话剧舞台一直情有独钟,他曾主演过北京人艺话剧《燃烧的梵高》,参演过国家大剧院话剧《王府井》,还带着学生们排演了多部原...
大人物老舍的小幽默|人物
1934年,老舍在半月刊《论语》上为自己的作品写广告:“《牛天赐传》是本小说,正在《论语》登载。《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赶集》是本短篇小说,并不去赶集。《猫城记》是本小说,没有真事。《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小坡的生活》是本童话,又不太像童话。《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
老舍:京味儿 的智慧与良知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的主要精力就投入到了剧本的创作当中。自1950年至1963年,几乎每隔一年,北京人艺就会上演一出老舍创作的新戏。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反映他最熟悉的老北京生活的《茶馆》最为杰出。作品中刻画出茶馆掌柜王利发,提倡实业救国的秦二爷以及敢于和洋人对抗的旗人常四爷等典型形象,通过在茶...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之我见
纵观中国话剧的历史,很难再找到一部如《茶馆》这般既能够将如此盛大的场面搬演上舞台又能做到事随人走、繁中有序的作品。这无疑得益于老舍先生顶级的创作技巧。他将众多角色做主次分,用主要角色进行整体架构的搭建,引导情节发展;用次要角色填充细枝末节,丰富故事内容。
北京人艺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再演《正红旗下》
展览特别展出了老舍创作《龙须沟》的手稿及人物介绍、《茶馆》剧本首次发表刊物、民国时期出版的著作、《正红旗下》创作手稿(李龙云的夫人王新民女士借展),以及《茶馆》多次出国巡演资料等共7个展柜、6块展板。同时,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内也推出了小型纪念展览,制作了老舍人物纪念章,供观众打卡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