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影像之路:文学的精髓 时代的新意
《我这一辈子》是第一部登上大银幕的老舍作品,也是1950年最为卖座的电影,由著名导演石挥执导,杨柳青(石毓浔,石挥的大哥)编剧。与原著相比,影片拉长了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近代一系列重要的历史节点都呈现在“我”的视角下,以个体命运窥见历史洪流,以时代变迁照见人间悲欢。
老舍剧场微影评 |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相对的真实与相对真实的...
《永安镇故事集》利用复调结构设计,在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之上,建构了“戏中戏”结构,讲述了剧组拍电影的过程,包括剧本的生成、角色的筛选、服装道具的设计、电影纪录片的跟拍、导演与投资人、影评人的关系等等。这种带领观众跟随电影镜头有距离地审视“电影”制作本身,在建构的同时进行解构,特别是在导演和编剧关于...
《茶馆》是中国特有的戏剧现象
自从焦菊隐和夏淳导演、于是之主演的《茶馆》在1958年首演,话剧《茶馆》和北京人艺成为一组无法切割的名词,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戏剧史里,找不到第二部作品能够拥有《茶馆》的地位——这是老舍的剧本和焦菊隐、于是之的演出构成的,更有北京人艺作为当代中国最高水准的话剧艺术创作中心的权威性作为加持。时隔36年,北京...
《老舍五则》2024版:排演出了新时代的新味道
对于林熙越导演来说,最看重的是为作品赋予时代特色。和父亲林兆华一样不愿意用太多语言和理论总结创作追求的林熙越,最重视的是作品的“度”和“气质”。“当年的《老舍五则》,给我的感觉更加尖锐,虽然是以黑色幽默呈现的,但是那种悲哀和深沉,特别能够刺激到人们的灵魂。”在林熙越看来,戏剧要服务于当下的观众和...
老舍与北京人艺的双向奔赴
据《龙须沟》助理导演金犁回忆,老舍创作完《龙须沟》,就邀请几位主创人员去他家听他读剧本。《龙须沟》是在丁四嫂嚷骂小妞子声中开幕的。因此,老舍特意压着嗓门,用嘶哑的声音念着四嫂的台词,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劳动妇女一下子就站在眼前了;程疯子出场时,他撩帘走出屋门第一件事是向街坊四邻请安问好。老舍...
??新导演 新阵容 新的诠释 《老舍五则》2024版全新登台
“当年的《老舍五则》,给我的感觉更加尖锐,虽然是以黑色幽默呈现的,但是那种悲哀和深沉,特别能够刺激到人们的灵魂(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在林熙越看来,戏剧要服务于当下的观众和时代,要努力把和现代人有关的部分开掘出来,引起当下年轻人的思考。“所以,让演员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演,让舞台有什么样的视觉呈现,来形成《老舍五则》2024版...
老舍与北京人艺——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
在首都剧场大厅推出《老舍诞辰125周年》纪念展,特别展出了老舍创作《龙须沟》的手稿及人物介绍、《茶馆》剧本首次发表刊物、民国时期出版的著作、《正红旗下》创作手稿(李龙云的夫人王新民女士借展)及《茶馆》多次出国巡演资料等共7个展柜、6块展板。同时在戏剧博物馆内推出了小型纪念展览,制作了老舍人物纪念章,供观众...
最年轻的戏曲,想和年轻观众一起玩
当时刚刚回国的老舍数次到前门箭楼的“大众游艺社”观看演出,并专门创作了剧本《柳树井》。1952年,借势《柳树井》的成功演出,老舍正式将剧种定名“曲剧”,为了突出北京的地域特色,又在“曲剧”前面加上“北京”两字。自此,北京便有了自己的地方剧种“北京曲剧”。
北京人艺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再演《正红旗下》
随后,老舍的剧作《春华秋实》(1953年)、《青年突击队》(1956年)、《骆驼祥子》(1957年)等均分别在北京人艺首演。北京人艺上演的老舍先生剧作。图片来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信公众号。1956年8月,老舍带着一部尚未定名的新作来到人艺,给曹禺、焦菊隐等人朗读。剧本从1898年戊戌变法写起,主角是政治主张各...
第七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闭幕仪式在京举行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2月22日,由北京戏剧家协会、《新剧本》杂志主办的第七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闭幕仪式暨优秀作品分享会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据介绍,第七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从2023年1月18日开展征集工作,历时近五个月,共征集到223部剧本,其中戏曲75部、话剧118部、儿童剧17部、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