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大家 | 祝王希季院士103岁生日快乐!
王希季院士出生在积贫积弱的时代,青年时期便立志为祖国崛起而奋斗,毅然归国后投身航天事业,怀揣热血,一门心思钻研到底,从火箭的“门外汉”,成为中国航天事业领头人。多年来,王希季隐姓埋名,“长征一号”和东方红一号的主要研制名单中,都没出现过他的名字……直到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表彰大会,已经78岁的他...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今日在武汉拉开帷幕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中国开启太空时代。现场,展示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及长征一号火箭组合模型,以及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的收音机实物。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30余年的建设发展,是建设...
“长征一号”火箭亲历者为六院职工讲述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
在回忆起1969年1月15日发生的事情时,韩厚健的声音哽咽了,“那天一列运送长征一号火箭的试车弹专列正从南苑火箭总装厂驶向云岗101站,一块大石头卧在铁轨上将严重影响火车正常行驶,18岁的军人卫生员孟凡章同志不顾一切,用尽全力推开了石头,保证了火车的正常行驶,而他却被行驶的火车压断了双腿……孟凡章烈士从此长...
观棋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长征一号”火箭的漫漫长征
在共和国六十七载漫漫征途中,航天工程的伟大成就已经远远超出其技术范畴,成为国家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精神丰碑。值此普天同庆之时,笔者借中国科技馆9月17日首次展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实物之机,以时间为主线梳理“长征一号”研制过程,让大家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国航天第一步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向缔造这一工程的民族脊梁...
中国航天启程之作——森宝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评测
长征一号作为中国研制的首枚运载火箭,叩开了天宇之门,正式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的序幕。使中国跻身成为世界上第5个可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说回积木作品,套装有着夸张尺寸的巨大外盒。同样印有航天文创的正品授权标识。里面两个分盒。打开分盒感觉就像打开了两袋膨化食品,所有零件实际放在一个盒子里也绰绰有...
中国航天日前夕,“长征一号火箭诞生地”纪念地标揭幕
4月21日,“长征一号火箭诞生地”纪念地标揭幕仪式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举办(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纪念地标用实景展现“651”工程历史、用精神启迪后人。参与长征一号火箭研制工作的9名老专家岳祝祯、方心虎、韩厚健、陈彬元、孙继桐、缪世强、柴文学、刘振财、林永盛出席揭幕仪式。
中国航天日:你知道吗?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是一枚“混动”火箭
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是一枚“混动”火箭,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曾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原火箭院型号总师方心虎介绍,当时科研人员将长征一号火箭设计成“混动”三级火箭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由于运载火箭需达到每秒钟7.9公里...
韩国自研火箭发射失败 专家:综合水平已超我国长征一号
航天专家黄志澄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说“世界号”的综合水平已经超过了发射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但它的总体性能还是比不上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公开资料显示,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为一款两级运载火箭,该型火箭能将2.4吨的有效载荷送往200~400公里...
50年前,长征一号火箭如何托举中国航天梦?
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随着操纵员按下发射的红色“点火”按钮,长征一号火箭喷吐着桔红色的巨大火焰,徐徐升空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奔向茫茫太空。15分钟后,传来“卫星入轨”的捷报,随后“东方红”乐曲在太空响起,并向全世界广播。至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长征一号火箭圆满完成发射任务。
中国人的故事| 长征一号火箭故事:周总理亲自解决火箭试车问题
1969年,长征一号火箭进入关键地面试车阶段,但在负责研制长征一号火箭的七机部,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两派”群众互相“顶牛”,他们把政治上的分歧延伸到了科研生产上,导致火箭迟迟无法出厂试验。4月9日,周总理召见有关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询问,他指出,试车是关系国家荣誉的大事,任何人不得干扰。5月7日和9日,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