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损就是增产,全国小麦、水稻、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持续下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已分别降至1%、2%、2.2%。出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2期《民生周刊》杂志原标题:《(引题)去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已分别降至1%、2%、2.2%(主题)粮食机收减损降耗就是增收》记者|...
五河县117.5万亩小麦播种任务力争11月20日前完成
2024年10月24日09:54|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小字号眼下,正是秋种关键时期。连日来,五河县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水稻收获和冬小麦播种进度,秋收秋种工作有序推进。在五河县新集镇三岔村,40台旋播机正穿梭往来,旋耕、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将小麦种子与肥料播撒进土地里。相较于传统人工种植方式中...
...31年干了件大事,6年为国家增产粮食1000亿斤,让中国人实现小麦...
小麦和水稻是我国两种主要的农作物。由于气候、地形等差异,中国形成了南部种植水稻,北部种植小麦的农业格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坐镇南方,改良水稻,提高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而在北方,李振声院士研究小麦,培育良种,一度让小麦的增产速度超越了水稻。也正因此,人们亲切地把袁隆平和李振声并称为“南袁...
水稻种上雪域高原
巴达村,典型的高原村庄,海拔3175米,村里的大田作物种植一直以青稞、冬小麦为主。对村民来讲,水稻是个稀罕物。村民卓嘎说,“除了吃的大米,过去谁也没见过水稻长啥样啊!”想见见水稻长啥样,让卓嘎成了村里第一批试种高原水稻的农户。种青稞、小麦,村里的农户都是好把式,可对于水稻种植技术,大家就是“门外汉”...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给种子办“分子身份证”(人民日报7...
“公共平台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作物品种‘分子身份证’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介绍,公共平台集纳了玉米、水稻、小麦、向日葵等品种的DNA指纹数据信息,确立了统一的DNA指纹应用规则。通过公共平台可以查询品种指纹信息、比对品种指纹差异、筛查推断未知品种身份,从而快速、便捷、高效辨别种子真假。
人民日报:丰收图景,从一粒良种开始
人民日报:丰收图景,从一粒良种开始增产靠什么?这个麦季,各地积极推广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种,有力助推小麦单产提升10公斤/亩(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得益于此,今年夏粮小麦总产量达到2764.3亿斤,较上年增长2.7%。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中国大力推进种业振兴,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截至目前,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自主...
人民日报一线调研:湖北麦客走山东,发现这些新变化!
“这种天气,最重要的就是保墒出苗。”卢焕章说,地里旱,滴灌带造墒效果好。播种时一同铺设,不但浇水快,还省水省电。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1人管理,连续滴灌2天,墒值就足够,“今年小麦收成不错,期盼玉米也有个好收成!”《人民日报》(2024年6月24日2版)
人民日报: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种业振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23年,国家审定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小麦、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短季棉品种,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加快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春耕备耕,农机先行。这几天,...
春耕备耕正当时 粮食生产起步稳(人民日报3月15日第1版)
今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和春播粮食意向面积均比上年稳中有增。目前春播进展顺利,南方地区早稻育秧过三成,北方地区春小麦开始播种,东北地区水稻预计4月上旬开始育秧。截至3月13日,全国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2.4%。早稻已育秧32.6%、已栽插3.2%,玉米已播1.8%,春小麦已播3.8%,薯类已播15.2%,春大豆已播0.6%。
“小麦—冰草”开辟小麦高产育种新途径 种源创新“藏粮于技”
“作科所发挥了育种国家队的牵头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说,作科所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和杂粮等作物为重点,瞄准世界作物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资源研究为基础,基因挖掘为核心,品种培育为目标,耕作栽培为保障,开展作物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