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新青年》如何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急先锋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杂志在上海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一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杂志,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它对中国进步青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月3日下午,以“新青年”为主题的1925红色经典阅读沙龙举行,上海作家黄向辉在1925书局带领读者了解“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
找到了!最全的民国期刊报纸数据库汇编
1955年,在国家文化部的委托下,上海图书馆创办了《全国报刊索引》杂志,旨在汇聚和揭示全国出版发行的所有报刊文献资源内容,它也成为国内最早出版发行的综合性中文报刊文献检索工具。六十余年来,《全国报刊索引》已由最初的月刊,发展成为集印刷版与网络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知识服务体系,现可提供5万余种报刊、5000余...
百年回望 琼崖白话文运动的光与热
同一时期《海国杂志》发刊词所倡导的思想与当时《新青年》所提倡的“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等一脉相承:“我们不是摆脱生活的骚扰,我们不是为了名利而争斗,我们只是秉着内在的灵感,发我们所要发的幽思美调……我们是在大海上浮浮沉沉,四顾已无涯,还有浓雾阴影,永远在这狂潮中挣扎,漂流,时笑时哭...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是如何全面发展德智体的?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
当时了解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法就是阅读报纸杂志。毛泽东充分利用饭后、课后等闲暇时间,只要一有空就到阅览室阅读《新民丛报》《民立报》《新青年》等报刊,有时一看就是一两个钟头,从未间断。他还时常向他人借阅报刊,后来干脆自己订阅,养成了阅读报纸杂志的好习惯。他后来回忆说,“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就是在没...
胡适:报业的真精神
外国留学时,也常常翻译小说写写散文一类的文章向报刊杂志投稿,赡家养母。后来与《新青年》杂志发生了重要关系,许多文章都在《新青年》发表,其中几篇是谈文学改革问题的,说到将来中国文学应该用什么文字作工具。那时我不过二十多岁,文学改革的文章,是在大学宿舍里与一般朋友们讨论的结果,想不到竟引起国内老一辈...
《世纪》增刊 | 熊月之 上海的超强集聚:民族觉醒与光明摇篮
1920年前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施存统、沈定一、陈望道、戴季陶等人的居住地、工作地,集中在老渔阳里2号、新渔阳里6号、白尔路三益里17号、望志路106号、环龙路44号、法大马路279号这几个地方,社会主义研究社、《新青年》杂志社、《共产党》月刊编辑部、《劳动界》周刊编辑部、《建设》月刊编辑部、《...
以编年体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 社会科学报
尤其上海作为中国都市现代文化的重镇,其出版物在中国现代社会扮演了独一无二的角色,《东方杂志》《新青年》《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现代》《新月》《北斗》《萌芽》《文艺复兴》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诞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现代性与出版印刷的繁荣发达密不可分。同时,研究中国...
世界博物馆日探馆记
一件展品就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共产党宣言》《马恩论中国》《新青年》……董利华提起馆内展藏如数家珍。“第一次了解《新青年》还是在历史课本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董利华手中捧着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第2卷第1号起改为《新青年》)说,“2004年,一次前往北大红楼...
好读书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在北京中轴线以东的前门书香世业街区,一家“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吸引来往游人驻足。全景落地窗、木质书架、鲜花、咖啡让人眼前一亮。“你们是中青报办的书店?”很多顾客带着好奇走进书店。的确,这是中国青年报社新文化业态的线下场景,是一个服务青年、温暖青年的“媒体+”书店。
周月峰谈“梁启超系”与新文化运动
更何况,报纸与《新青年》等杂志不同,是天天与读者相见的,这在五四学生运动之后,成为巨大“优势”。那时的思想气候每隔几天都会有较大转变,只有报纸具有迅速回应思想界动向的及时性。在那段时期,甚至连《新青年》同人也常常不得不借助这几种报纸发声。第三呢,如果“梁启超系”真的纯粹追随《新青年》当然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