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这位教授,和钱学森通信往来20多年……
广东农史学会第二届、第三届会长,中国农史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甘肃省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委员。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论文获中国植物学会、《植物杂志》编辑部1980年一等优秀作品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自然科学史...
竺可桢与李约瑟——一段三十年的友谊|郭沫若|科学史|华罗庚|中国...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工作持续地受到竺可桢的鼓励与支持,而竺可桢也从李约瑟的研究中不断获取养分。甚至可以说,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写作直接改变了竺可桢后半生的学术兴趣,而这又间接地影响了新中国的科学史研究。竺可桢与李约瑟1942年,英国政府选派科学家访问中国。其背景当是珍珠港事件之后,中国与英美的外交关系...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0年
在竺可桢的推动下,科技史学科发展在1956年被纳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科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于1957年元旦在北京正式成立,室主任为学部委员(院士)李俨。钱宝琮、严敦杰、席泽宗等8位学者成为研究室的首批专职人员。该研究室在1957年开始招收科学史专业研究生,1958年创办国内第一种...
自然史所韩琦研究员被聘为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收到国际著名科学史杂志ArchiveforHistoryofExactSciences的邀请函,受聘担任该刊编委。ArchiveforHistoryofExactSciences杂志创刊于1960年,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数理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国际科学史界享有盛誉,是少数被ScienceCitationIn...
大国科学家|秉志:中国动物学“开山大师”
老科学家故事由“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采集挖掘。□崔兴毅回顾秉志的一生,他参与发起了我国最早的民办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刊行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创办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生物系和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是中国动物学会的主要...
贾兰坡:没上过大学的考古名家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策划推出“大国科学家”系列稿件,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集中展示中国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彰显老一辈科学家的理想与使命,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老科学家故事由“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采集挖掘。
国宝的印迹:领略龙泉印泥的独特之美
撰文/周参张思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印泥未开出馋水,印泥一开香扑鼻。”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谢亲戚黄雀》中对印泥的赞誉。好的印泥,红而不躁、沉静雅致、细腻厚重,可以将篆刻作品的刀法展现得淋漓尽致、纤毫毕现,时间愈久,色泽愈显。而越是珍贵的印泥,越是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泼墨、挥毫、蘸...
郭可信:让中国电镜走向世界---“中科院之声”电子杂志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策划推出“大国科学家”系列稿件,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集中展示中国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彰显老一辈科学家的理想与使命,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老科学家故事由“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采集挖掘。
诺奖得主的民国印迹
戴念祖:《爱因斯坦在中国》,《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2期,第74-85页梁波:《爱因斯坦的日本之行——读金子务的〈爱因斯坦冲击〉》,《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年第24卷第3期,第284-289页戴念祖:《上海、爱因斯坦及其诺贝尔奖》,《物理》,2005年第34卷第1期,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