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不仅表现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人的正确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生产关系成为具有高度弹性和可塑性的因素。在新的历史...
【理响中国】新质生产力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生产力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在广义上,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紧密关联在一起,作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动力和衡量标准。在狭义上,生产力作为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
新质生产力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守正创新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即科学技术激活新型生产要素、原有生产要素供给的乘数效应、各生产要素组合的配置效率改善。从劳动者知识化看,掌握知识化、专业化创新能力的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创造和使用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从劳动资料智能化看,劳动资料高智能化...
大模型与智能社会: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探察
摘要:大模型具有“大智能”“大应用”“大参与”的技术特征及功能效应,或成为智能社会来临的重要标志。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技术—社会观、生产力观、生产方式观、社会有机体论和技术社会形态论,可以透视大模型可能带来的智能生产力、智能生产工具、“以言行事”的生产方式和智能文明新形态,以及由这些变革所联动会聚而成...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历史观”
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使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有了鲜明的价值指向。
共同富裕:历史唯物主义双重尺度的实质性统一 | 社会科学报
原文:《共同富裕:历史唯物主义双重尺度的实质性统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兰洋图片|网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遵循生产力尺度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成果之上的。另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实践也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种辩...
南哲思享|聚焦城市的“照着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
虽然他仍然保留着人本主义话语的外饰,但那种从价值悬设出发的人学批判话语已经彻底失去了主人话语的地位。关键词:列斐伏尔;《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生产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一生写下了近70部书和大量文章,他早期原创性地提出的“日常生活批判”,实现了异化...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生产力质态的每一次演进和发展,都是以重大科技创新为主导,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引发生产力产生质变,推动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古往今来,人类创造的科技成果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纵观历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革新都...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该如何理解?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世界经济、产业领域发生时代性变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制约因素的新要求,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范畴的新补充。生产力概念的提出生产活动是人类首要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概念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的《国富论》第一篇标题即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