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人民在国家的地位是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人民安全在国家安全的位置表明国家安全制度的政治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二者相结合的必然结论就是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用最直接、最明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明了人民在中国特色...
从四个维度把握国家安全制度体系
原标题:从四个维度把握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我们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实践...
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年创新发展的五个鲜明特征
在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宗旨+根本+基础+保障+保障”的表达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以五个“既重视+又重视”的表达阐释“五对关系”,提出构建集11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就蕴含着对国家安全的体系化考量。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内含丰富的“体系化”元素,反映出...
完成23条立法是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宪制责任的生动实践
3月19日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票通过,标志着“缠绕香港27年”的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成功落地,是“一国两制”实践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保障香港全体居民的根本福祉,有利于保护世界各地来香港投资的合...
...全力聚焦拼经济、谋发展 近六成市民认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于2024年3月23日正式生效,标志着香港特别行政区完成历史使命,履行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4月15日,香港迎来《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刊宪后第一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举办多场主题活动。紫荆研究...
普法课堂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一百四十三条(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1《宪法》的目的和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
主权原则在中国宪法中的展开
主权概念也是中国宪法学的传统范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宪法研究就强调“制宪对一个独立的国家而言是主权独立的标志”。伴随宪法理论的逐步成熟,“国家这个整体的概念就被国家机构和国家任务等宪法文本上的具体概念所吸收消解”,主权概念由此从宪法学中逐步淡出。近年来,因应公法学和政治学领域“找回国家”的呼声,主权...
一文概述:是谁奠定了中国版图?
所谓“主权国家”,泛指近代以来相邻国家通过外交谈判,签订条约并竖立界碑明确疆域范围,拥有主权的国家。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主权国家是基本样态。学界普遍认为,“主权”的概念和理论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标志便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订立。泰尔博赫绘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仪式...
朱哲俊|军队参与境外反恐怖主义行动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面临的严重威胁,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发展反恐战略,不仅要维护自身安全,更要重视共同安全。面对恐怖主义全球化、分散化、军事化的趋势,我们要走开放的反恐道路积极开展反恐国际合作。同时,作为一个提倡主权平等的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坚决地反对双重标准、单边主义下的反恐行动。充分重视联合国在促进...
两会特别报道丨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制度根基——坚持和完善...
40年光阴荏苒。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诞生。法者,治之端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好国家立法权,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