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活谈起:博览群书
1938年,他提出党内要“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中,他推荐了12本干部必读的书,提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1963年,...
钟叔河:不需要墓志铭,等风一吹,漫山遍野,皆可是我|萧乾|杨绛|...
深奥难懂的古文没有让他望而却步,于是,《左传》《史记》《阅微草堂笔记》《红楼梦》等书,都让他爱不释手。战乱时期,颠沛流离,学业也断断续续,唯有读书从未间断。初中前,钟叔河已经读完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中国旧体小说,博览群书使得年少时的钟叔河已有潘江陆海之才。上初中时,他的作文在班里即出类拔萃。抗...
《论衡》与王充的“君子思维”
博览群书躬身实践《论衡》中,王充的不少论据来自对各类书籍、典故的征引,如《率性篇》论证人性可塑造时,即以阖闾、勾践手下兵士在君主感召下违背贪生怕死的本性、甘愿赴汤蹈火为例证;《齐世篇》论证上古三代并不优于当世,举出传书所载夏商周世代更替亦经历了由忠到敬、文的盛衰循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
从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活谈起
1938年,他提出党内要“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中,他推荐了12本干部必读的书,提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1963年,...
李浩丨王充阅读渠道新探——基于文献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这是王充宝贵的人生机遇,班氏家族的丰厚藏书拓展了他的学术视域,是其撰写《论衡》、建立独特思想体系的重要因缘。对于活跃在两汉之际的士人而言,想要博览群书绝非易事。盖此时简易造纸术与批量印刷技术尚未问世,图书的流通、交易不及后世便捷[6],像杜邺、杜林那样代际相传的家富藏书者并不普遍[7],而类似后世那样...
华夏科学:仅从王充和宋应星这里,就发现好多西方物理理论的源头
一、王充与《论衡》王充(元始27年-约元始97年),字仲任,出生于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绍兴),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其出身“细族孤门”,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辩论,成年后曾赴京师洛阳,入太学,拜儒学大家班彪为师。中年在县、郡皆任功曹小吏,入州为从事、治中诸官。晚年辞官居家,专门从事著述。
高官名人爱读什么书? 毛泽东临终前看容斋随笔
这是南宋文学家洪迈,历时数十年博览群书,随笔所记录的读书心得。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的9月8日5时50分,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还读了7分钟。这就是说,他几乎是在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其一生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他在延安时号召干部学习时说过:“年老的同志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
金克木:诗要倒着读,书要反着读
若能“望气”而知书的“格局”,会看书的“相”,又能见书即知在哪一类中、哪一架格上,还具有一望而能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那就可以有“略览群书”的本领,因而也就可以“博览群书”,不必一字一句读下去,看到后头忘了前头,看完了对全书茫然不知要点,那样花费时间了。
孝而被弃——伯奇本事的历史映照
至于故事的具体情节,三种引文也不无差异:师古注与李贤注之引文均谓王信谗而放、逐伯奇,而李善注引文则谓王见死蜂而悔悟,欲追还伯奇时,伯奇已自投河中。这一结局,已与前引《列女传》佚文之“伯奇自死”近似,只是对死的方式有了更清晰的交待。出自同一位作者的两部书,甚至同一部《说苑》,在叙述伯奇故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