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第十二》1克己复礼为仁
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杨景生:试析《论语》对于写作主体修养的启示
《论语·颜渊十二》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孔子明确地阐释了仁德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人”“爱别人”。《论语·学而第一》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又进一步提出了仁德的具体内涵“泛爱众”,即广泛地爱护民众。仁爱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儒学研究 | 向世陵:从“天地之心”到“恻隐之心”——基于“克己...
颜渊“请问其目”,得到的告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道德自律;而其“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的承诺,突出的是人的意志的强制力。在这里,作为“克己”之目的“四勿”,后被统归为对个体欲望的克制。可能正是因为颜渊优秀的克己修身实践,孔子才会有“其心三月不违仁”(...
孔子的“仁”,就是不忧愁焦虑,就是体面和快乐
孔子倡导的“仁”,不是为了得到人人的赞许,而是自己能真切感到的一种身心愉悦;“仁”的境界是一种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不只是自己能够感受,它还能感染别人;“仁”的生活是一种自在、从容、平和的生活,这个快乐是来自心灵,是发自肺腑的;“仁”的生活是一种和谐、富有、体面的生活。“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奋斗者孔子大写的人生
承着《论语》的道理而来的《中庸》,又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仍然是情绪管控问题。人有诸多情绪,这是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可也会让人生面临一大难题:协调好各种情绪,遇事不让情绪做主,这是大学问。这一学问做好了,用《中庸》的话说就是“中和”,就能得“天下之达道”。
问道诸子|追寻曾子的智慧足迹
在曾振宇看来,曾子用“忠恕”来解释孔子的“仁”颇有道理(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在孔子思想当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仁”,但是孔子从来就没有给弟子从逻辑上解释一个问题,就是仁是什么?众多弟子分别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向孔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居然都不一样。即使面对同一位弟子数次‘问仁’,孔子的回答也迥然有异。”比如在《...
邓晓芒|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
1.颜渊问仁??。可以看出,《论语》中凡“问仁”“问政”“问君子”等等的意思,都不限于问“什么是仁”“什么是政”“什么是君子”,而是笼统地“问关于仁、政、君子等方面的事”,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孔子对这些提问的回答为什么那么多种多样,且把不同层次的事情放在一起。
王建宝:观方太领导力之真修己
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义者止此。盖此篇大旨,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故于篇首,即以大舜、颜渊、子路之事明之。舜,知也;颜渊,仁也;子路,勇也:三者废其一,则无以造道而成德矣。按朱子,从第二章到第十一章,都是子思引用孔子之言,以发明首章之义。大旨是指出“以智仁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
王齐洲:论孔子学校教育的方针、原则与方法_腾讯新闻
而孔子的最大贡献则在于把这种作为殷遗民的柔逊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根本改变了儒的性格。[28]《说儒》这一结论,对于我们理解“儒”的历史渊源,理解孔子学校为何要将儒服作为“校服”并对弟子进行儒学教育,是很有启发的。郭沫若不同意胡适的意见,指出“秦以前术士称儒的证据是没有的”,“儒应当...
【清风典历】司马牛问仁
司马牛问仁德。孔子道:“仁人,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道:“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道:“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杨伯峻《论语译注》小识做好了再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司马牛“多言而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话多性子急”。而且,做事也不怎么认真,说话也不怎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