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与“文”之间:“重思中国现代美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
王一川教授以中国现代美学的三位代表人物王国维、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指出他们在积极地援引现代美学的观念考察中国古代思想时,都不约而同地在“美”与“文”之间游移,最终或明确或潜在地在美学论述中透露出了以“文”“文心”为代表的中国美学传统,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文”才是中国美学的始基与中心。两位教授的主旨...
黄望莉 等|从胶片记录到数字生成:数智时代下的电影长镜头美学
一般来说,胶片摄影机所拍摄的长镜头以客观现实的“真实”为美学基础,探寻真实世界的“纪实”美感,影像具有平缓、诗意的现实美学气质;而数字长镜头则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客观真实”的认知,不仅可以体现“长镜头”所具有的舒展缓慢的特质,甚至也可以完全实现以“奇观”建构为旨归的快速动作与强节奏塑造,甚至...
论崇高美学的生态转向
这种审美参与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道德关系,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环境的道德态度。布雷迪从历史论辩、形而上学论辩和人类中心主义论辩三个方面概述并反驳了有关崇高过时的说法。依次来看,自浪漫主义时期以来,除了对后现代主义和艺术理论的新诠释外,崇高概念似乎并没有成为审美价值的主要范畴,而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从表象性...
让游戏产业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
其原则是拓展游戏生产的多元形态,根据不同游戏的应用场景调和出不同文化饱和度的产品,将客观可靠的文化遗产研究以专业化的数字语言转译给观众,依托数字游戏的诸多优势建立资源矩阵,对文化遗产本体开展深层次、多角度解读,将游戏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价值,汇聚于教育价值,以高效活化更多亟待向公众揭示文化价值的文化...
姜飞: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2023
国际传播结构研究:地方与全球视野中的融合发展确立国际传播方法论、理念以及能力三个宏观因素后,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地方与全球视野,与国家形象、经济、文化和媒体高度融合,优化内部结构。目前,国际传播研究注重以“地方”为研究主体带动国家传播发展,包括“城市—国家”的影响力、文化、形象等方面,将“地方”的研究与...
Douglas Wilson 现在就要针对你:虐待性游戏设计
我们的研究不是对某些游戏本质的本体论主张,而是一个对于意向性(intentionality)和设计策略的考察,其灵感来自我们自己分析和创造特定游戏的经验(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换句话说,这个理论是规定性的(prescriptive)而非描述性的(descriptive)。我们的主张是,存在着可能导致虐待性游玩过程体验的虐待性游戏设计实践。而那个游戏,作为设计的对象,是...
陆彦雪读《经典电影理论导论》︱形式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其内在冲突
这些学者对电影的探索,其实潜含着一个共同的认知前提:他们将电影视作一种语言,或者说,他们努力寻找着电影的独特语言。因此,俄国形式主义者对电影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电影的语言与修辞的方式而展开。他们着重从电影的形式出发,通过分析电影的结构和具体技巧的功能来寻找建构电影的基本原理和修辞特征。这也是俄国形式主义开...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罗筠筠:美育是人格教育与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
美学的原义是“感性学”,对人们的感性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从这个角度来讲,“美育”的本质是“感性教育”。美育是系统性教育,它突出体现为一种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三者结合。“感性”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觉和情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而美育(AestheticEducation)本来的含义就是感性、情感的教育——...
从“声景”到“声境”:作为媒介的声音
在当下众多的声音研究、听觉文化研究、感官研究的学术发表中,存在两个根深蒂固的理论分歧:一个是本体论研究与以认识论为基础的文化研究之间,另一个是表征理论与非表征式理论之间。(一)感官人类学中的表征式与非表征式认识论之辩感官研究中以大卫·豪斯为代表的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关于感官的人类学研究(anth...
禅宗美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禅宗美学提倡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青睐“绕路说禅”“无理而妙”的审美情景,追求内省的直觉体悟,将“心”置于本体论范畴,在“明心见性”之后,达到朴素自然的境界,蕴含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禅宗美学在日本的本土化受容禅宗正式从中国传入日本是在佛教盛行的镰仓时期,随着中日两国禅僧的密切交往而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