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现状及优化
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是一个维持区域内、外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体系,生态安全屏障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不受或少受外界干扰胁迫的状态,形成多层次和有序化的稳定格局,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屏蔽和保护作用。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红线、重大生态工程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在空...
从保护大熊猫到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中华财险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罩
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以雅安大熊猫养殖保险为起点,维护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升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罩。近年来,公司与雅安市人民政府合作,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探索推动落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解决方案。政府出资、科技赋能,通过运用卫星遥感、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监测、储存、加...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三年,四川片区野外见到大熊猫的次数增多了
三年来,四川从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健全制度政策保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构建多方参与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推动社区协调发展、弘扬国家公园文化等7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片区的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2021年以来,四川统筹安排中省财政资金18.82亿元,重点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巡护监测、生...
设立三周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有了新变化
三年来,在成都以西的龙门山脉上,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大熊猫伞护效应显著。从保护管理到生态系统治理,从增进民生福祉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之美与人类智慧交相辉映,镌刻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脚。#大熊猫#成都日报...
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顺利结束
科研保护方面,与相邻片区定期开展资源保护联合执法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开展雪豹调查,收集雪豹资料,助力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物种保护格局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保障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有线实时监控、无线自组网实时监测相机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智能监测系统的建设。社区共建、共管方面,标准化检查哨卡建设...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议答复
四、关于推动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建设的建议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我局与西华师大共建“大熊猫学院”,支持基层一线科研实验室建设,做大做强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申报实施基础科研项目48个,发表SCI论文8篇,科研支撑得到有力提升(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
“价值”652.13亿!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以2020年为基准年,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数评价结果,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652.13亿元,每平方公里4469.69万元。“核算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量化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衡量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的贡献,有助于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实行有...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熊猫”!我国将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熊猫”!我国将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记者昨天(8日)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面向2030/2050的全球红树林保护”边会上获悉,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最重要的...
四川:全面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省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
当大熊猫保护区的豹豺狼大幅消失,新的生态系统风险正在浮现
大型食肉动物可以通过捕猎、带来恐惧效应等方式控制猎物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而通过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影响植被等生态系统内的不同层级和组成部分。为了分析豹、雪豹、狼和豺4种大型食肉动物在大熊猫保护区内的存活状况和分布变化,研究团队在2008年至2018年间,在中国大熊猫分布区中的73个保护区内进行了相机陷阱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