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运之下,中国的大科学装置怎么发展?
以天文学为例,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已有一些大型装置,如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它在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当时被誉为远东最大的光学望远镜,那时尚未有“大科学装置”这一术语。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计委开始组织了“九五”大科学工程,提出了多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计划,其中就包括我参与的LAMOST望远镜,它被誉为“...
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迎用户开放15岁“生日”
上海光源是国际上现阶段光子能区覆盖最广、运行线站数量最多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它于2004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2009年5月6日首批7条光束线和7个实验站正式对用户开放。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黄政仁表示,经过两期建设,上海光源目前共有34条光束线和46个实验站对用户开放,总体性能位居国际先进水平。...
对话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总指挥潘卫民:比太阳亮1万亿倍的光有...
潘卫民:我国第一代光源是1989年建成的依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运行在2.2GeV(1GeV=109eV),但因为对撞机束流要不断对撞,束流品质本身不高,发出的光质量不算好,尽管如此,依托它也做了很多实验;第二代光源是1990年建成的合肥同步辐射光源,运行在800MeV(1MeV=106eV),是一个低能区光...
【中国科学报】中国首个大科学装置诞生记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由注入器、输运线、储存环、北京谱仪、同步辐射装置等部分组成,工程涉及的专用设备多达上万台,技术复杂、精度要求极高,中国此前从未做过。工程一开始就遇到了关键问题:是全面引进,还是自主研制?作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谷羽带领小组成员认真分析了中国的科技和工业状况,最终决定,除计算机和少数当时中国...
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同步辐射光源 |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创造了中国加速器界的四个第一:建成我国当时最高能量3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造出国内第一块超高精度大型弯转磁铁造出国内第一块聚焦四极磁铁建成国内第一段近储存环十分之一的超高真空系统1981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合肥同步辐射装置预研制及物理设计审定会”...
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光束线站及其应用
同步辐射光源历经了四代的发展(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第一代寄生在高能物理研究的加速器上,性能和时间受到极大限制,发射度比较大(约1000nm·rad量级),亮度较低,但仍显示了强大的研究支撑能力。第二代是专门设计用于同步辐射应用的光源,发射度显著降低(40—150nm·rad),亮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大型综合性的多学科研究平台。第三代...
着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的共同富裕之路
2023年3月14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满能量出束,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自此,光源进入科研设备安装、调束并行阶段。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总指挥潘卫民说,习近平总书记殷切的期望进一步指明了我们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让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更加充满信心。
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以时不我待的劲头把现代...
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度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
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 | 分子筛催化反应过程高效化的技术进展
近代分子筛经历了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美孚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合成低硅铝比的Y型分子筛,并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流化催化裂化(FCC)过程中,显著提高了油品质量,标志着分子筛正式进入催化领域,并开启了人工合成分子筛的快速发展时代;第二阶段是美孚公司在1972年成功开发了具有高硅铝比以及高稳定性特...
中国高能物理的一次生死抉择
他们的信所表达的是:首先是尊重中国政府做出的决定;如果要问他们的建议,他们倾向于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他们在信中还详细阐述了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优点,罗列了可以做的前沿物理研究项目,以及同步辐射的应用。事实上,后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后,最初做的几个实验都在他们的信中有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