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张学良是九一八事变最大的罪人_中国近代史频道_凤凰网
张学良与蒋介石商定,东北外交完全归中央办理,而在内部决征询张学良之意见。此后南京政府控制了东北的外交机构并直接任命东北外交官员。到九一八事变前夜的万宝山事件时,南京政府外交部称,万宝山事件是地方事件,由地方当局处理,但当时负责对日交涉的是外交部驻吉林特派员钟毓,对日交涉是在南京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又如...
西安事变背后真相:它实际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成功自救
说到这儿,大家就应该都明白了:西安事变,实际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自救。因为你如果不发动西安事变,你张学良就不可能洗刷你不抵抗的骂名,与此同时张学良和东北军还要分家,自己的兵权要被瓦解,自己将和以前蒋介石收编的其他军阀首领一样,啥也没落着。另一方面,张学良谁也不服的性格,也注定他一定会有...
1990年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回应九一八事变,直言不抵抗没有错!
于是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蒋介石赶忙联系了张学良。当时蒋介石正在江西施行他的“剿共”计划呢,没料到日本的野心这么大,真就对东北发动了武装进攻,所以他马上给张学良发电报说:“要是情况危急,马上撤军,从东北撤出来。”原本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有不抵抗的想法,这想法他俩都想到一块去了。蒋介石接到这封电报之后...
以东北军的实力,张学良若抵抗能打赢日军吗?答案就在一组数据里
可惜在这次保卫战中,张学良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军事调动和人事安排上的各种失误,导致了防御力量的薄弱和指挥系统的混乱。热河的战斗并未持续多久,不到10天的时间,就由于准备不足和组织混乱,被日军突破了防线。最终热河抗战彻底失败,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华全面侵略的开端。当时,国民党政府推行“...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下令不抵抗?他晚年坦言:对日军判断错误
九一八事变时那实施不抵抗政策的决定呀,就把张学良给死死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喽。虽说1936年12月张学良担着掉脑袋的风险搞出了“西安事变”,逼着蒋介石联共抗日,把民族从危亡里给救回来了。可到现在啊,人们提到张学良,最先想到的老是他在九一八事变时那怂样儿和啥也不干。
王春林 | 九一八事变中的张学良财产送还事件
既往九一八事变研究多关注国民政府和张学良对日本侵略的应对以及中日两国间的博弈,对日军掠夺的研究多集中在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产业上,对东北要人的财产仅略有涉及,而对本庄繁在事变中的作用则多集中在军事和政治上(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与之相应,张学良与本庄繁对张学良财产的态度以及财产的去向已演成故事,其间张学良大义凛然,本庄繁则假...
张学良晚年谈九一八,称不抵抗没有错,承认是自己判断形势错误
鉴于这样的认知,张学良和蒋介石就达成了一种不抵抗的默契,武力还击不仅有伤亡,还可能会给日本进攻的理由。这样的认知在日军入侵之前,有一定的道理,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这种想法在他们脑中并未改变,还想着不抵抗,根本不知变通。于是在这种不抵抗政策的引导下,张学良带着东北军入关,让日本五个月就拿下了东北。
在西安事变中,亲手活捉了蒋介石的孙铭九,建国后享受什么待遇?
而孙铭九也深感张学良的威严与智慧,他明白自己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归宿。于是,他决定留在张学良身边,担任随从参谋,共同谋划东北的未来。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他的队伍对家乡的沦陷感到痛心疾首。他们内心深处燃烧着强烈的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打回老家,重新夺回失去的土地,保卫家国。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坐拥30万东北军,为什么不敢抵抗?
张学良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受到一定制约。作为东北地区的军政长官,他虽然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最终还是需要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指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行动自由,使他难以做出独立的决策。误判形势:张学良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他认为当时不是进行全面抵抗的合适时机,通过和平手段可以更好地维护东北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问题探思 | 新书
关于不抵抗主义的责任的讨论,有人认为不抵抗命令出自张学良,张学良应对此负责;有人认为“不抵抗主义”源自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力避冲突”的共识,二人均应负责;有人认为张学良应对狭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负直接责任,蒋介石应对广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负主要责任;有人认为不抵抗是蒋介石和张学良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做出的主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