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在纠结什么?韩启德、窦贤康、潘建伟、施一公对谈
施一公则提到,青年科学家往往在创新研究和获得学术认可之间面临“两难”:创新性研究需要长期投入,很难在几年内获得认可,这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艰辛。发不出文章、拿不到“优青”“杰青”等,常常让青年科学家心生焦虑,转而选择更保守的方向以求“保底”。“争取做你最想做的研究,愿赌服输。”施一公提到,...
青年科学家在纠结什么?韩启德、窦贤康、潘建伟、施一公对谈—新闻...
大量基层的科研人员,即便条件有限,也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一个相对中等水平的导师手下尽你全力做一些高水平的工作”,并通过学术交流争取到更优平台的机会。施一公则提到,青年科学家往往在创新研究和获得学术认可之间面临“两难”:创新性研究需要长期投入,很难在几年内获得认可,这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艰辛。发不...
6年前,施一公砸200亿建起西湖大学,放话5年赢过清华,如今咋样
施一公在创建学校时,参照了国外的加州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的办学模式来进行规划和实施。这两所学校的设立,其核心目标在于培育出处于顶尖水平的技术型人才。就招生规模而言,西湖大学人才济济,汇聚的几乎都是行业内的杰出人士。学校的师资标准极高,其成员皆为各行业的杰出人才,实力超群。令人惋惜的是,2021年时,...
2024诺贝尔奖陆续公布,施一公与颜宁落选,两位院士有希望?
像施一公教授,拥有多个院士“头衔”,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拥有突出贡献,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论文11篇、《自然》发表论文7篇、《科学》发表论文3篇,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的弟子颜宁,同样拥有多个院士“头衔”,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总数更是达到33篇之多,在...
宁愿在美国平庸,也不愿意回国高光?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无奈”
直到2008年2月,施一公辞掉了在美国的一切职务,选择回国。“施,你不该回去,这里有更好的研究环境和生活条件,留下才是最好的打算……”听到美国同事的劝说,施一公依旧坚持了想法。因为他作为经历者,更能体会到国内外的物质条件与研究水平的差距,所以迫切地希望改变中国的学术环境。
施一公:美国科学不仅没有衰退而且还会强势引领世界
施一公,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身兼数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还是西湖大学校长(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在学术领域,他地位尊崇,其研究成果在生物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早年,施一公就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深造。在那里,他经历了学术的磨砺,他在美国的工作经历给他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美学术合作可提供全球解决方案
美东时间4月6日,在2024年耶鲁中美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解决方案。这正是中美学术合作巨大价值所在。在演讲中,施一公回顾了中美两国间教育和科研合作的历史轨迹。他提及,1847年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赴美求学,开启了中国学生大规模赴美留学的...
施一公谈中美学术合作
施一公:中美学术合作可提供全球解决方案美东时间4月6日,在2024年耶鲁中美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解决方案。这正是中美学术合作巨大价值所在。在演讲中,施一公回顾了中美两国间教育和科研合作的历史轨迹。他提及,1847年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赴美...
施一公: 美国科学的强大超出你的想象,今后几十年还将引领世界
施一公:美国科学的强大超出你的想象,今后几十年还将引领世界施一公曾发言,美国科学强大到以超出我们的想象,美国大胆的创新,不断在科研领域发展,我们其他国家在追求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在科研领域创新,未来几十年还将引领全世界。这种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施一公是放弃了美国优异的条件回来的,为什么又要帮...
施扬、冯国平、鲍哲南等9名华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成立于1863年,是美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之一,大约有500名现任和已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过诺贝尔奖。旗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成立于1914年,是当今发表原创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之一。此前,袁隆平、张启发、李家洋、卢煜明、施一公、杨焕明、高福、颜宁、曹晓风、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