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高考”成绩是200名以后,为何被吹成了第2名?
具体到苏轼的这次会试的内容,第一场,考“策”;第二场考“论”;第三场考“诗赋”,第四场考“经义”。这是有依据的:宋仁宗宝元间李淑建议:“愿约旧制,先策,次论,次赋,次帖经、墨义,而敕有司并试四场,通较工拙,毋以一场得失为去留”这四场考试的成绩,苏辙在墓志铭中只透露了第二场与第四场,分别...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几首中秋词互和辉映,深刻诠释了苏轼与苏辙间那份超越时空的兄弟情深。与君世世为兄弟:苏轼与苏辙文/崔铭苏轼曾感叹:“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苏辙也说:“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苏洵和程夫人先后养育了三子、三女。可是,大女儿、二女儿和大儿子都不幸夭折了。和苏轼一起长大的,只有姐姐八娘和弟弟苏...
苏轼苏辙郑州“重逢” 苏东坡音乐诗剧《人生的盛宴》河南首演
此外,该剧还以三苏邂逅小峨眉起,以“葬我嵩山下”终,以苏轼苏辙“风雨对床”之约生动诠释了苏轼“归葬郏县”的原因,而且以苏辙题写的墓志铭作为全剧高潮,鲜明提出苏轼“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人生的盛宴》充分解读苏东坡与中原的文化缘分,该剧选取了三苏扬名、乌台诗案、西园雅集和归葬郏县等苏东坡一...
深度好文: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
苏轼发蒙早,他识字也先于弟弟苏辙,弟弟开始识字学文后,苏轼主动充当起了小老师。可以说,他们在出生地四川眉山时,就有了“兄友弟恭”的儿时情。深度好文: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苏轼苏辙苏轼是天生的读书人,他学东西非常快,苏辙有任何疑惑时,他总能用三言两语让他“顿悟”。某种程度上,早年...
苏轼的母亲,好女旺三代,造就“三苏”
程氏去世以后,因为“同垄而异圹”,当时并没有写墓志铭。在父亲去世后,苏轼请司马光给母亲写墓志铭。司马光在《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中高度评价了程夫人:“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
苏轼魂归处为什么是河南?
“苏仲南墓志铭上清晰写着: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于汝州郏城上瑞里先茔之东南巽隅(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刘继增说,苏仲南墓的发现证实了苏轼、苏辙葬郏的史实,学术界曾经的真伪争论,自此一锤定音。可是,生于四川眉州、逝于江苏常州的苏轼,为何会埋葬在这个看似与他毫无关联的中原小城?...
不要低估一千年前的伟大女性:她,苏轼的母亲
不要低估一千年前的伟大女性:她,苏轼的母亲四川眉山,三苏祠中。董凡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周围的屋舍山丘、一草一木,想象着一千年前的自己,如何能将一片荒地打造成苏氏一家的新居。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大型原创话剧、董凡即将主演的《苏母》中,她自己便是这位程夫人: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
“大都会”一词出自何处?原来并非语出苏轼|文史笔谈
再往前检索,与苏轼、欧阳修同列唐宋八大家的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也用过“大都会”一词。柳宗元为永州刺史崔敏写的墓志铭《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中,称扬州“实吴楚之大都会也”。柳宗元也不是“大都会”的首创者,我个人能查阅到的,最早记录“大都会”一词的是南朝刘宋史学家刘道荟,他在《晋...
苏轼去世前路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后大哭,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整个中国文化史都因有了苏轼变得亲切可爱,而正是这种亲切可爱,才能让这位“士大夫”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世的人们千古传唱与颂扬!参考资料:《乌台诗案》《宋史·苏轼传》《东坡先生墓志铭》
豫见东坡,归去来兮
“苏仲南墓志铭上清晰写着: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于汝州郏城上瑞里先茔之东南巽隅。”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刘继增说,苏仲南墓的发现证实了苏轼、苏辙葬郏的史实,学术界曾经的真伪争论,自此一锤定音。可是,生于四川眉州、逝于江苏常州的苏轼,为何会埋葬在这个看似与他毫无关联的中原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