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青年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内化和提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大学生应是主体,是生力军,扮演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受益者和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肯定是基础性工程,唯有认可,方能内生动力。正如“士不可以...
...孙韬、齐喆、徐永明、唐晖聚焦“新时代中国壁画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创作与研究并重、传统与创新并举,从组织展览到举办论坛、研讨会,从推动创作到研究教学,从文献出版到学术交流,从践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到参与公共壁画景观构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持续维护壁画界良好的发展生态,推动了中国壁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学深悟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们研究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目的不仅在于证明它的真实性,而且在于发掘它的时代价值。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就是在...
高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高校要在理念和方式上进行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厚思想精髓和深层精神力量的种子埋入学生心田,以夯实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根基和文化底蕴,推动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深度耦合,最终实现大学生“成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和育人一体同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的逻辑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一重要论断(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只有相互“契合”才能有效“结合”,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有着深厚的逻辑根基。
理论周刊丨新论语: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实事求是只有在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基础上才能实现,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重点和关键,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最终达到知与行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陈晓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实事...
中华文明“包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生传播意蕴
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上讲,“包容性”可以归纳为“一”,即天人合一。分而论之,《周易》有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易传·系辞下》)中华民族相信世界终究有个共同的归宿,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一”。儒家追求“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世界需要一套共同的...
厚植家国情怀的黄河口文化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索
摘要:充分挖掘黄河口文化的育人价值,是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黄河口文化教育校本化实践的价值意蕴在于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实践,增强文化自觉。但是,黄河口文化教育校本化实践过程中,存在...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学习...
中国遵循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尊古而不复古。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论断,廓清了长久以来二者关系的模糊认识,让马克思主义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