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唐代诗人,一人一句经典唐诗!唐人的浪漫今人不及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孟云卿(725?-?)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贾至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早朝大明宫》郎...
诗词巅峰:历史上最高水平40首诗词(附点评),第一名是他
《人民日报》点评: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2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5《枫桥夜泊》...
【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继的一首唐诗,描述张继离乡时,船泊在姑苏城(今苏州市)附近的寒山寺时的思乡情感。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
古诗《枫桥夜泊》原来一直都教错了,你知道他是为啥夜泊枫桥吗?
这是一幅非常凄凉苦楚的画面,其中只有一个"愁"字表达了情感。其他都是景物的渲染。通过这首诗,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诗人当时忧国忧民的思想,他既为了国家的破碎忧虑,也为了个人的遭遇,当时他流落南方,不知前途在哪里,这个"愁"字饱含诗人的忧虑。那陈更为什么会答错呢?这是由于先入为主,专家就说了,语文课本里出了...
刘永翔|我读《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图一)图一枫桥夜泊图这首诗大概是唐诗中最脍炙人口、最议论纷纭、又最诠释各异的一篇名作了。在此想不避咬文嚼字之讥,逐字逐句谈谈自己与古今诠释、评品诸家的所见异同。一、诗题...
【文化·生活】白露为霜 秋意渐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霜降的清冷与孤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月光、乌啼、霜天、渔火,构成了一幅凄清而又美丽的深秋夜景图,让人不禁为诗人的愁绪所感染。而宋代词人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则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
古韵悠扬枫桥夜,张继深秋禅意寻
《枫桥夜泊》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是一首描绘景物的诗,更是一首抒发情感、蕴含哲理的佳作。诗中的“愁”,是诗人对人生旅途上孤独与迷茫的深刻体悟,是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与担忧。然而,正是这种愁绪,促使诗人去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去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寒山寺的钟声,正是这种探寻...
白居易的这首诗,意境朦胧,似一个解不开谜,能读懂的都是高手
结合这两句,写清霜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天的时候,寒霜满天,弥漫在整个夜空,挂满了枝叶和草木,它看起来像花又不是花,像雾又不是雾。月落之后更为明显,待到天亮太阳一照,它又消逝地无影无踪。如果白居易这首诗所写的是实物,那我...
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为何夜半敲钟?
夜半钟声何处来?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蜚声文坛后,人们对诗中“夜半钟声”的描绘产生了诸多疑虑。人们怀疑这并非实景,而是张继笔下的虚构。宋代文豪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曾言:“诗人贪求佳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此言被解读为对张继的指责,认为他“为赋新词强说愁”,意即张继为诗捏造事实。然而,...
中国最好的月色,被唐朝人写绝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