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院”院士今年共增选131人 江苏省新增7院士
其研究成果被美国工程院Goldstein院士、Dhir院士和提出纳米流体概念的Choi教授等著名学者大篇幅引用,评价为“首次提出考虑粒子布朗运动与分形结构的导热系数动态模型”、“首次提出了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纳米流体热扩散的概念”。该项主要成果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杨...
那些想要把华为往绝路上逼的中科院“院士”们,究竟是什么居心?
孙凝晖院士将华为的做法与解放前抗日战争期间各地军阀各自为政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虽然他们各自的生活看似不错,但在面对侵略者时却显得无能为力。共产党能够胜利的原因在于,他们实施了开放的战略。将孙凝晖院士拿来作类比实际上是不合适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实际上,这位院士并不是第一次使用不当的比喻了。...
「院士」到底是什么?成为「院士」有多难?
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目前中国有8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于1994年6月设立。目前中国有857人。「两院双院士」为34位,「双院士...
院士说了大实话:搞科学不能靠上班8小时,有人吐槽是因为效率低
大家再看看西湖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努力程度:个人理解,很多人吐槽的原因,可能是混淆了科学上研究和研发的概念,研究是开创性的工作,研发则是技术的落地应用,这就意味着研究是一个未知数,没有时间线,要想出成果,只能拼命向前跑,在实验室的人都知道,8小时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去做,否则你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半个世纪“追太阳”
汪景琇是我国著名的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在太阳活动区向量磁场结构和演化、太阳活动机理和太阳小尺度磁场属性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从1978年踏入太阳研究领域至今,他在这一领域已深耕了近半个世纪。在科研之外,他喜欢和朝气蓬勃的学生们...
李小文院士:一袭布衣一双布鞋,每天一斤二锅头,上课带着酒壶
当大家疑问这是哪来的乡下老头时,有人爆出了他的身份:我国中科院院士、遥感领域泰斗级人物李小文!这种泰斗级人物为何如此“不修边幅”?他还做出过哪些功绩?大学毕业被派农场上世纪60年代,李小文顺利通过高考,进入了成都一所大学念书(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但这几年,他并不像那个年代的其他人一样用功苦读,反而是觉得只要不挂科...
他41岁成为最年轻院士,一生却只招了7个研究生
回国后杨乐才得知,他已进入367人的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名为院士)正式候选人名单。这是改革开放后首次增选学部委员,经各方推荐后由差额投票选出。1980年11月,283名学部委员最终产生,未满41岁的杨乐成为最年轻的当选者。1993年,丘成桐给时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杨乐打电话,提出中国应在世纪之交举办一次国际数学...
...解读78岁首任院长姚期智的四重身份|院士|反恐|特种部队|国防...
身份四:放弃外国国籍的中科院院士2017年2月,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我于2004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教职,回归祖国,在清华大学投入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划时代壮举。多年来,得以培养我们的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能做...
著名气候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陈德亮回国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据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著名气候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哥德堡大学AugustR??hss讲席教授陈德亮,已于2024年11月全职回国,加盟清华大学任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消息提到,11月1日上午,清华大学地学系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818室隆重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陈德亮院...
新华社官媒定调孙院士事件:不要煽风点火
中科院院士,身陷舆论场孙凝晖作为中科院院士,在科技界享有崇高地位。今年4月26日,孙凝晖院士就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讲专题讲座上,给正国级、副国级领导的讲课时就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的发展》的发言,其中就有提到开放的发展模式。但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孙凝晖院士,其演讲却被一些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