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礼的损益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坏乐崩”其实只是在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礼的变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通过对礼学经典的整理与传承,对礼义的阐发,对周礼做了“创造性转化”,礼经过转型之后在秦汉以后以新的形态存在。在三礼学体系中,以国家为主体的《周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重视,北方更是参照《周礼》的政治制度,说明礼对于促...
中东陷入“礼崩乐坏”和丛林法则深渊
去年2月,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并广受好评。中东安全全面恶化进一步证明中方主张的高瞻远瞩,即中东实现良治必须遵照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原则,必须追求共同安全与持久和平,必须尽快落实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两国方案”,从根本上结束中东地区暴力主义、黩武政策和丛林法则横行的状态。(北京青年报)...
孔子为何不与没礼貌的发小绝交?谈谈春秋礼崩乐坏与早期儒道关系
这也表明,以周公制礼作乐为代表创建起来高度发达的古典政治秩序正在快速走向崩溃,传统的公共生活败坏了,相当数量受过知识教育的精英在痛苦与失望中,要么选择了逃避,躲入自己的心灵世界成为隐士,要么就玩世不恭,成为装疯卖傻类似于犬儒主义(Cynicism)的虚无之人。就连孔子的故人发小都是如此,也可见当时社会秩序的溃败,...
《礼记》关于把外在之“礼”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论述
乐是仿天而作,礼是仿地而制。礼的制作破坏了秩序就会引起混乱,乐的制作破坏了和谐就会导致偏激。弄清楚礼乐与天地的关系,然后才能制礼作乐。音乐影响人的内心;礼影响人的外貌。所以礼注重谦逊退让,乐注重丰满充实。礼虽注重谦让,但也要自我勉励,以自我勉励为美;乐虽注重丰满充实,但也要自我抑制,以自我抑制为...
《礼记》中的“礼尚往来”
如果说“乐”所提供的是一种单向给予,施恩而已、不望其报;那么“礼”所要求的双向奔赴就可以归纳为“礼尚往来”,受人礼事、必当报之。《史记·乐书》也有类似的论述。“礼尚往来”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报本反始”,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历史延续性。《礼记》里的许多地方都有论及,如,...
儒学研究 | 杨国荣:礼乐文明中的乐——《荀子·乐论》解读
从语义上说,乐(yuè)与乐(lè)彼此联系;以意义指向言,音乐的目标便是快乐(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在情感上,人总是追求快乐,这一点也体现了荀子的基本观念:与后来的理学有所不同,荀子肯定快乐是正当而合理的,从而,乐也合乎人的内在情感。“人不能无乐”,这一论述表明,快乐是人的内在需求中的重要方面。
万舞翼翼——古代中国以“乐”为体的国家形象与民族精神
以舞乐为表征的制礼作乐与政治、国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礼乐制度,这是中华文明初始的模样,后来延伸至礼乐文明。礼乐制度从先秦延续下来,虽然历朝历代会结合本朝的观念有所权变,但是核心的人文教化功能没有变,和睦天下的精神一直是其稳定内核。这种文化制度不仅在中国存续与繁荣,还深刻地影响着亚洲文化圈。
“艺”的境界与追求
儒家有“六艺”之说:一为礼、乐、射、御、书、数,一为《诗》《书》《礼》《易》《乐》《春秋》。“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融技艺养成、修德进道等为一体,其创生与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奠基了中华民族循道笃实的人文品格,决定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质,更塑造了中华民族博施济众、革故鼎新的精神品质,成为...
一周文化讲座|短视频时代阅读的获得感到底在哪里?
总会充满奇迹,充满复杂,宿颖和辽京,正是那句“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的真实写照,照亮彼此生命中充满困扰的起点、写作的历程、当下时代共有的困境……本周日,我们邀请到辽京、宿颖,以及《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播客《立场不明》主播尹丹,在中信书店·合生汇店,展开一场作家与作家的对话,倾听创作者之间的交谈和理解...
赓续千年智慧的文化积淀——读《古乐之美》
引礼入乐和乐与人和古乐是先民留给华夏儿女最伟大、最动人的艺术创造之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古乐之美,彰显着时代与民族的精神气质,更能够激发人的无限追思与想象。《论语》记载了孔子听乐后的感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乐之美在于其从音乐的形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