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陈欣然:《青春》:失落、流动与生命礼赞
不同于通过引导性的解说与叙述来架构影像文本的“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王兵始终试图不断扩大被湮没于宏大叙事中的个体音量,认为人绝非抽象符号或孤立个体,而是生活在其“自然”状态下、社会联系中的灵魂。作为直接电影的实践者,王兵以近似于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者、甚至目的性与干预性远低于田野调查者的角色进入非...
佳片推介|《福佑之地》《一百个季节》:虚构、幽灵/戏剧与纪录片的...
在电影领域,纪录片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形式而与剧情片分庭抗礼,今天GZDOC要推荐两部影片——IDFA入围影片《福佑之地》和IFFR入围影片《一百个季节》。这两部影片前者以幽灵为线,后者由戏剧统摄,都精妙地将虚构运用到纪录片的创作中,以探索纪录片的边界,拓宽纪录片的话语空间。影片简介《福佑之地》Director...
下一个10W+爆款纪录片,会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在纪录片的开端中,被称为纪录电影先驱的约翰·格里尔逊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不但首次提出并使用了“纪录片”的概念,而且在1929年发起的英国纪录电影潮流,成为纪录电影的第一大学派。1929年,格里尔逊拍摄了表现渔民在公海捕鱼的纪录片《漂网渔船》。《漂网渔船》不仅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而且对纪录片的创作也...
《人类艺术万年史-326》英国20世纪上半叶的电影
30年代初,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立,被认为是英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创始人是格里尔逊。格里尔逊(1898-1972)原是苏格兰的一位优秀的评论家和作家,直到1929年才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摄制了第一部由他导演的以捕渔为题材的影片《飘网渔船》,此片反映渔民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使他成为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英国...
留存“国家记忆”
从记录内容看,乡村题材纪录片聚焦乡村自然生态、特色美食、人文历史多,而关注乡村生产关系、产业发展、生育观念、子女教育、农民养老等社会现实问题少;从叙事方式看,仍然以格里尔逊式、直接电影、真实电影这三种叙事模式为主流,这也是纪录片自面世以来被纪录片制作者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叙事手法,鲜有突破。
女性主义纪实影像工坊全新启动!|影展|纪录片|纪录电影|上海国际...
纪录片先驱约翰·格里尔逊将纪录电影称为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在此定义中,摄影机作为捕捉现实的装置而存在,而导演则是对现实进行创造性书写的创作者。从以格里尔逊为代表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到法国的真实电影、美国的直接电影,都遵循着反对虚构故事和人工布景的创作原则,将纪实再现作为美学修辞。而随着后现...
理想国里的电影导演:格里尔逊
电影是一件工具,这固然是一个较普遍的观点,但格里尔逊和其他主流的观念也有不同,比如他曾说过,电影在社会中的地位将会因其艺术的身份而更显次要。“纪录片的理想指的绝对不是一般所谓的电影之理想,那些受到后者的启发所拍出来的影片,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次要的东西罢了。”[1](1942)世界变化很快,我们的重点是得让...
故事片与纪录片,两者有什么关系,哪个才是电影创新的真正诉求?
追本溯源,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划分,从实践意义上讲,要归结于,卢米埃尔兄弟和乔治·梅里爱的早期电影创作。而后罗伯特弗拉哈迪、约翰格里尔逊等人,延续了卢米埃尔兄弟的美学追求,经过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纪录片作为一条分支,逐渐发展起来。从电影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对这种,可以将物质现实复原的,新型科学技术表示...
业内观点|中国观察式纪录片的实践转向与创新发展
英国导演约翰·格里尔逊开创了“画面+解说”的纪录片样式改革开放后,中国纪录片呈现出新发展趋势。电视传播社会环境的改变,为中国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宣传与教化的色彩逐渐削减,人文色彩渐趋浓厚。便携式摄录设备ENG的引进使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创作实现了声画的同步录制;与国外电视机构合作拍摄,也使当时的创作者...
著名纪录片学者布莱恩·温斯顿去世:“直接电影之后”纪录片像...
《初选》在世界纪录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结束了纪录片的经典时期。《初选》西方经典时期的纪录片传统于1930年代确立,发起人约翰·格里尔逊在加拿大学习电影评论,深受美国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影响,回到英国后借助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资助发起了英国纪录片运动,影响遍及欧洲及北美。我们把他开创的纪录片传统称为“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