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各地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求入手,研判是否有整治的必要性,是否存在耕地碎片化补充耕地难、空间无序化项目落地难、土地低效化存量盘活难、生态脆弱化人居环境差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能够通过整治解决这些问题,其区域发展前景是否值得提前投入大量资金去消除这些问题;同时,应加强资源环境本...
美与乡村大地互润共生
要充分发掘在地文化的审美传统、创意理念和价值观念,把握乡土性、人文性、共生性和多样性滋养而成的乡村美育规律性认识和价值意涵,有效整合利用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等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教师、学校和村民专注于审美体验、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增强乡村校园、家园、田园...
以“生态美学”理论分析Chinoiserie储粹宫珠宝设计含义
现代“生态主义美学”是一种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发展的美学理念。倡导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互动,在生态主义者这里,强调的是尊重自然的哲学宇宙观念。洛根、利奥波德等人是生态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其中美国哲学家利奥波德甚至在1933年撰写《大地伦理学》提出将人的权力、价值等观念都广而推之,以同样观念看宇宙万物。
生态文学提升创作质量的着力点
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提高,不仅要在内容层面有新的开拓,而且在审美特征层面也要有新的突破。这就要求创作者充分调动主体性,树立创造时代经典的精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学作品的审美格调和艺术品位。从创作观念上来说,构建起创作主体、创作内容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机制,是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前提。好的生态文学作品,包含...
程相占教授作客同济高等讲堂,主讲“天地大美:走进中华生生美学”
他指出,“生生美学”就是以中国传统生生思想作为哲学本体论、价值定向和文明理想,以“天地大美”作为最高审美理想的美学观念,它是从美学角度对当代生态运动和普世伦理运动的回应。随后,程相占教授提出了“生生美学”的十六字内涵,即“美者自美,因人而显;生态审美,生生不息”,他以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为反例,指出...
【生态文学创作动态与趋向】生态文学提升创作质量的着力点
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提高,不仅要在内容层面有新的开拓,而且在审美特征层面也要有新的突破(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这就要求创作者充分调动主体性,树立创造时代经典的精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学作品的审美格调和艺术品位。从创作观念上来说,构建起创作主体、创作内容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机制,是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前提。好的生态文学作品,包含着对...
生态文学提升创作质量的着力点(光明日报)
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有必要增强读者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重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凸显作品的文化深度与民族特色。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才能真正筑牢我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根基,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学景观。生态文学发展要从传统生态哲学观念中获得启示。“天人合一”是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
新时代生态文学的时代价值与文化意义
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需要立足新的时代语境,呼应时代需求,担当新的时代重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激活生态文学的时代价值,创作出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生态文学高峰作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生态...
范晓楠|生态艺术作为媒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生态艺术不是一个流派或艺术运动,而是一种生活范式的转变,其实质目的是将尺度从人和社会推至地球万物。基于此,艺术史须要重新书写,传统艺术的创作方法被颠覆,美术馆被重新建构和定义。人类历史上迈出的每一步,无论是科学、宗教、哲学美学或文化艺术,都是一种思想观念的革新,让人们开启智慧、涤除愚昧、敬畏未知、尊重...
吕忠梅: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
(1)古典生态美学意蕴。以“天人合一”哲学观为基础来观察人与自然,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形成了“天人相和”的中和论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意蕴,既是“保合太和乃利贞”的风调雨顺之美,又是“元亨利贞”四德的吉祥安康之美,也是“天地氤氲,万物化生”的生命之美,是“易者像也”的借喻自然现象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