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债供给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探究
本文对2016年至今的债券净发行量与国债收益率的历史走势进行复盘分析发现,利率债供给与收益率走势之间并非为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即利率债供给的增加,尤其是超预期的发行量或较快的发行节奏,不一定会推动其收益率上行。本文从2016年至2023年共96个月份中,选取利率债净发行量较高的24个月(前25%),其中却只有12个月...
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总量数据的“挤水分”效应不意味着货币政策...
谈及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潘功胜从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传统上,我们对金融总量指标比较关注,但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中国央行购入4000亿特别国债:量化宽松的前奏?还是例行操作?
深度解析央行的最新操作及其背后的意图,带你看清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2024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从一级交易商手中购入4000亿元特别国债,包括3000亿元的“24续作特别国债01”和1000亿元的“24续作特别国债02”,购买价格均为100元。这一举措引发了市场对中国央行是否会实施量化宽松(QE)或类似“...
央行二级买卖国债探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
我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结构性短缺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准等方式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现行法律允许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历史上也曾进行过国债买卖操作。如果我国央行进行国债买卖操作,与美国的QE和日本YCC有很大区别,我国现有的利率工具和数量工具空间较大。如果央行买卖国债落地,对市场的影响核心...
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货币政策工具变迁—写在央行借入卖出国债之际...
??央行借入国债操作隐含着货币政策工具箱调整,但由于一买一卖相抵消,对国债存量市场影响有限: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新变化是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补齐了对长端收益率的控制权。由于借入国债有一定成本且到期需要归还,只有国债价格下跌,借入方才会产生利润,本质是期望抬高长端收益率。进行国债借入操作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央...
央行买国债不是QE 更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针对“我国央行购买国债意味着‘量化宽松(QE)操作’即将开启”的观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央行购债不等同于QE,和财政赤字货币化更有着本质不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还要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QE操作...
谈M1口径变化、国债买卖、金融数据“挤水分”、利率改革 人民银行...
潘功胜表示,近期对金融数据“挤水分”的措施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变化,而是更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当前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他还表示,人民银行正研究落实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这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与...
央行两次“国债操作”的内涵与影响
央行在8月开展的国债买卖为买短卖长,且为面值1000亿元的净买入,具有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国债收益率曲线调控、演进货币政策框架等多重内涵。首先,增加流动性投放的方式,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此次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实际上相当于向市场净投放了1000亿元的流动性,是继逆回购、SLF、MLF等工具之后,又一新的流动性...
央行8月公开市场净买入国债千亿 买短卖长或意在调控收益率曲线
温彬指出,8月央行对国债买短卖长,且为净买入。一方面,体现了央行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调控意图,维持国债利率合理的期限利差和长端利率水平,以避免市场过度投机和潜在的金融风险积累。另一方面,央行净买入国债实际上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增加了释放流动性的手段,既是维护经济修复适宜的货币环境,也反映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
财政部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专家这样解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这是财政与货币金融协调的重要方式,主要是财政部增加国债供给,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而非直接购买:一是通过发行国债增加金融市场国债投资标的,升级货币调控框架;二是可以优化中央和地方债务结构,提高中央债务占比,降低利率成本、拉长周期,降低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