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庄子的“逍遥游”是幻想成为一个超大的“自我”
在庄子心目中,那些“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能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尽管只有“神人”“圣人”才最终能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一个普通人也不妨尝试一下,把形塑超越现实的“自我”当作未来生活的目标。(图片源自网络)《逍遥游》中曾虚构出一个叫姑射山的地方,此山是神人栖居...
初中诗词 | 庄子: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注释+赏析+朗读)
文章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游处于天地间,其精神与宇宙一体化,自我无穷地开放,向内打通自己,向外与他人他物相感通、相融合。达到这种境界,物我的界限便可消除,时空的限制无复感觉。“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是个自由超越者,他从形相世界的拘限中超脱出...
秦始皇的时代,为何有很多方士?|嬴政|刘彻|庄子|先秦|周朝|司马迁|...
《道遥游》说列御寇,便可乘风飞行,轻盈飘逸飘飘周游天下,十五天往返一次。列子之上的“至人”、“神人”、“圣人”,能连风也不凭借,“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举例说,藐姑射山有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他还说,“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
庄子的道德境界与自在人生
《逍遥游》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此处第一次出现了至人、神人、圣人三种人。《逍遥游》又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
钱南秀 | 东亚汉文化圈的“贤媛”书写|朱熹|苏轼|庄子|列女传|世...
“贤媛”典范的形成,源自《庄子》之至人人格理想。“至人”,还有“神人”“圣人”“大人”,皆为《庄子》中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其实一也”。《庄子·逍遥游》描述至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俨然道的本体呈现,精神自由的化身。其人特质,庄子在对于神人的描绘中有更为详尽的介绍:...
《庄子·逍遥游》全文、译文及赏析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译文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
越来越多人开始读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就被误读
若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乘”“御”“游”三个动词的使用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动词都有较强的主动意味。逍遥游是至人之游,是摆脱了一切被动性的。只有通过最彻底...
庄子:不为世事所累,随遇而安,自在逍遥
他需要风作为前行的凭借,即使他已达到一个超脱人世的境界,依旧需要凭借外物。于是庄子提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是庄子所追求的“无待”的绝对的逍遥;而达到此境界,便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最后要告诉世人的便是,想到达到“无待”的逍遥,便须“无...
什么是“逍遥游”?北大教授解析啥是至人、真人、神人、圣人
章教授还道出了他所理解的“逍遥游”的核心所在,即“无待”,“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为比喻“无待”状况。至人、神人、圣人皆为无待而游无穷者。“无己”“无功”“无名”可以理解为互文,即至人、神人、圣人其行为和结果皆无己、无功、无名。此处关键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我无用 逍遥畅游——浅读《庄子·逍遥游》
他们都还是“有所待”,有待则不得逍遥。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得逍遥呢?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忘却自我,忘却利禄,忘却名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穷”的人。也就是说,顺应天地的常道,把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遨游于无穷境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