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珊瑚礁生态系统 海底“植树造林”正在进行
近年来,他们在涠洲岛建设珊瑚苗床200个,培育珊瑚20万株,修复涠洲岛8公顷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使修复区海域珊瑚覆盖率提高了3.6%。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成员林明晴:在苗床的周围,我们发现了许多小个体的鹿角珊瑚,这也是证明海域环境变好的一个有力证据。也是自然恢复的一个有力表现。保育馆...
黄雯:在海底“植树造林”
“珊瑚礁是海底的‘长城’,能够抵抗70%至90%的海浪冲击。如果没有珊瑚礁的保护,珊瑚礁岩的沙质海岸很容易受到侵蚀。”黄雯说,珊瑚礁还是海底的“热带雨林”,虽然它只占海洋面积的0.2%,却能为30%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黄雯及其团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涠洲岛属于相对高纬度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里有...
海底“做手术”,珠海外伶仃岛海域的珊瑚活了
珠江口的珠海外伶仃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这片海域,有着一片保存较好的珊瑚礁群。在第5个全国珊瑚日,我们在这里普查、修复珊瑚。准备好潜水设备后,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刘岚团队陆续下到海底。一株株珊瑚,其实是一种“组合体”,它们由珊瑚虫、虫黄藻和珊瑚虫骨骼组成。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如同海底...
潜入海底记录“种珊瑚”!这是广西云新闻镜头抵达的“最深机位”!
潜至五六米深处,他们用绑扎带,将志愿者认养的20多株鹿角珊瑚苗托,错落有致地捆绑在礁体的格栅苗架上。这,就是常说的“种珊瑚”。作为地地道道的动物,成千上万珊瑚虫分泌碳酸钙骨骼,在千百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珊瑚礁。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虽然它们只占海洋面积的0.2%,却能为30%的海洋生物...
余克服等著《千米深钻记录之西沙群岛珊瑚礁形成演化与环境变迁...
余克服教授等撰写的这本书《千米深钻记录之西沙群岛珊瑚礁形成演化与环境变迁》,介绍的就是关于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琛航岛的深钻的研究成果。余克服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的资助下,在西沙群岛琛航岛上实施了全取芯的钻探工作,钻穿了西沙群岛的珊瑚礁,获得进尺总深度为928.75m的岩芯,命名为琛科...
“黑水摄影师”:在最深的海底,拍最美的照片
对大多数水肺潜水员来说,很少能遇到一些水下风景,拥有万花筒般的珊瑚礁和五彩缤纷的鱼类,为他们带来视觉刺激(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对夏威夷科纳的海洋生物学家兼摄影师杰夫·米利森(JeffMilisen)来说,最适合潜水的应该是夜晚的广阔深海。他说:“这是一片空旷的场地,没有底部,没有墙壁,只有无限的空间延伸。紧接着你会意识到...
新知|万米深海的海参长啥样?跟“奋斗者”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也就是说,在万米海底,不但有生物,而且数量非常多。深海的钩虾个头非常大,大的钩虾能长到40多厘米,而在浅海,相似的物种,个头仅相当于小虾米。多毛类生物是底栖生物中一个优势物种,但在万米海底,科研人员还是首次发现多毛类生物。而在7600米深海底游动的狮子鱼,头大尾小,没有鱼鳞,皮肤是透明的……贺...
气候变暖加速全球珊瑚礁白化,海底花园“修复师”如何抢救生态?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不止陆地,深居海底的珊瑚礁对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我们过往能看到的由珊瑚礁构成的多彩绚烂的海底世界,如今正因为全球升温加速白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浴阳7月20日在南沙科普大讲堂第二期上表示。张浴阳介绍,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所占面积不到整个海洋生态...
为保护珊瑚礁,科学家潜到南海海底“植树造林”!
一般认为,年最低月平均水温18℃为珊瑚礁分布的界限,低于此温度就无法形成。此外,造礁石珊瑚生长所需的盐度范围为27‰-40‰,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使其通常生长于水深小于30米,且底质稳固、具有清澈和低营养水体的海区。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现有28万至60万平方千米,集中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系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两个...
如何在三亚海底“种”珊瑚?一起沉浸式守护蔚蓝
通常在大概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珊瑚断枝可以增长3到5倍,当它们长到10至20厘米的大小,就可以把它们移植到需要修复的珊瑚礁上了。今天我们固定的这些珊瑚断枝,预计在明年的2月左右就能移植到珊瑚礁上了。蜈支洲岛海域已修复近5万平方米珊瑚Flash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